浅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莎莎
摘要:无形资产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资产,具有自创性以及高效益性的重要特征。然而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了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科学的评估体系。文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高校应着重加强对自创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准确的价值评估,同时激发科研人员研发潜力,以便更好地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无形资产;特点;现状;建议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
在高等学校,无形资产是相对于有形资产的另外一种资产形态,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等。高校无形资产相对于其他单位,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自创性
无形资产包括外购和自创两部分。外购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购买、合作、以及外部赠送所获得的无形资产。高校是人才和知识密集的地方,教师及科研人员在从事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钻研下,众多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还有名校因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带来的社会地位及商誉,也是学校一笔无形的财富。自创的无形资产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的凝结,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自创的无形资产才是高校无形资产的最核心部分。
(二)高效益性
对高校自身而言,学校的商誉及名望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能为高校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对社会而言,随着近些年科教兴国知识经济的提出,高校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效益产生的同时并没有导致无形资产本身的损耗。
(三)无可比性
高校无形资产主要是从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技术知识产权,是科研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具有创新性、单一性,市场上一般找不到相同的,因此也几乎没有相近的价格可供比较。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大部分高校只注重有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与核算,往往忽视了无形资产的管理,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重实物形态资产管理轻非实物形态资产管理的现象非常严重。购入的无形资产在验收、使用、报废等一系列环节上很难管理,财务部门无法在账面上准确反映;自制的无形资产如高校的许多专利技术、著作等,既不将其纳入学校管理,也不对其进行评估入账,仅仅作为某位老师或者是某个课题组的个人荣誉,而不被视为学校一项有价值的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流失、侵权现象严重
一项科研项目完成后,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性的技术诀窍仍在发明人手里,一旦他们调走,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将随之流失。当今社会上培训班及一些小企业滥用、盗用学校品牌,打着名校旗号误导公众,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
(三)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不够准确
按照现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学校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成本规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入账价值。而对于学校大量存在的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是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其入账价值,从而忽略了形成过程中蕴含着很多无法计量的智力及科研费用,使得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
三、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宣传,成立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制订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师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求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及有关人员严格执行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秉公办事,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效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二)加大无形资产管理的范围
除了对外购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之外,更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学校自创的无形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对以学校声誉在国内外招收各类学生、以学校声誉与国内外大学或企事业联合办学、联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招生事项的管理;对学校组织编写的教材、讲义、学生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及使用权进行管理;学校专利技术的申请、维护、转让、使用、出售等相关工作的管理。
(三)建立适当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价值和成本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异。高校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时,应以投入的科研资金及智力成本为主要计算依据,并且充分考虑到日后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以便日后投资或者转让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潜能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盗用,保护无形资产的完整,更为重要的是,协调好无形资产与学校其他资源的搭配组合,促进学校无形资产价值的转化,更好的发挥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时效性很强,因此要真正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产生,就必须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内在动力,不断创造出更新更高的技术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跃堂,陈丽花.财务会计[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兆平.强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3、游彬.高校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锦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4、李煜.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J].会计之友,2009(8).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