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行资产预算管理,向资产管理要保障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绍禄 万秋平 叶小榕

  摘要:管好资产,是政府、军队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推行资产预算管理方式,对于克服当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军队资产的使用效益、向资产管理要保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创建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管理体系,是实现资产预算管理、向资产要保障力的必要途径。文章就预算管理资产的意义以及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方式等问题作了一些理论探索。
  关键词:资产:预算管理:途径
  
  推行资产实行预管理,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级部门在核算管理存量资产时,也要像管理预算经费那样,实行动态管理,即对整个存量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预算控制,全程管理,增加、处置资产一律要先申请预算再增减。对资产实行预算式动态管理,这在全国都是一个新课题。其具体操作是摆在所有资产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推行资产预算管理对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军队资产管理现状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管好、用好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控制资产的重复购建
  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的核心是:没有通过编制预算方案并经财务审核批准的资产项目,事业单位不能购建。这就要求想购建存量资产的单位,要预先编制项目申报计划,待同级党委、上财务同意后方可实施:严格按预算购置资产,超过预算的不能购买;以前已经有的资产在未报废之前不能重复购建。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后,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经费出口,预防资产重复购建的现象发生。
  
  (二)有利于发挥闲置资产的作用,节省开支
  大部门单位购建资产。一般要先入库上账后,慢慢使用,尤其像营房、军训部门方面的一些耐用品,换一次用几个月甚至几年,库里必须有备用货,当存在库里的资产没有使用时就闲置了。实行预算管理后。各项资产的闲置情况在账面上一目了然。没有用完就不能新购。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已有资产的作用,有利于节省开支。
  
  (三)有利于控制资产流失,杜绝浪费,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后,购进、处置不仅要经预算批准。而且都应有登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管经费出口、不管资产去向、谁用都可以的怪现象出现了。预算管理后,谁领用谁签字,用后再归还,不能再利用的要申请处置报废,并且要有报废产品的残值收入入账,做到账、物相符。这必将有效地控制单位资产流失,杜绝浪费,从而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存量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单位的资产应该说大都为单位建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一)资产的增加与处置没有标准和预算限制
  现在各级部门增加资产没有标准限制。想添加什么资产相当随意。其客观原因是,上级或本级财务或本级党委没有明确各级各部门资产的标准限制:另外资产的处置不经财务评估。相当随意,导致资产的流失。
  
  (二)重购建,轻管理
  很多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购建资产时“一支了之”的情况,即钱花出去了,经费账上也记录了,但资产发挥的作用如何,却无人管了。由于没有经过预算审核把关,甚至有的新构建资产也闲置起来了。造成经费的极大浪费。
  
  (三)缺少计划性,存在重复购建的问题
  由于未实行预算管理,有许多单位存在只购入不入账的情况。当单位换领导后,由于不了解情况,又去购买同样的物品,使单位的经费没有花在应该花的项目上,造成重复构建、盲目性的资金浪费。
  
  (四)存在资产闲置、流失的问题
  由于不是预算管理,许多单位对资产的购建没有计划性。资产增加的随意性很大。这不仅给军队资产造成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创建资产预算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资产的保障力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些有效的办法,才能管出好的效果来。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这是我国自有资产管理规章以来一个开创性的新举措。但要真正实行起来,对于各级资产管理部门而言,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用“货币”计价的经费核算管理相比,量大,种类繁多、麻烦也多。因此,要想对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方法体系。
  
  (一)建立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体制保障
  管理是人在进行,而人又需要在一种有效的机制里才能施展管理才华。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必须是从上到下机制运转正常,各单位的管理人员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购建后,不需计提折旧,即不要求收回投资,需要购建时,向上级申请拨款或单位自筹就可以了,购建完毕,交付使用。这项任务就完成了。不像企业那样,要进行折旧、维护与收回投资的管理。所以,要是上级拨款单位或本级主管领导不督促记账,所购建项目也就自然是“一支了之”了。
  为此。应实行上级监管与本级自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上级监管部门看,一是要定期检查与经费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情况;二是对上级拨款购建的资产,应实施定期呈报制度,要求受款单位要定期上报所构建资产的变动情况,日常管理以本级财务为主,以此督促受款单位对所购建的资产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核算管理。对本级自筹购建的资产项目,由本级财务负责,本级主管领导督促管理,以预防管理盲区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资产的流失。
  
  (二)将资产的管理完全纳入财务预算管理的范畴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经济保障
  开支经费报预算,大家都习惯了。而购建存量资产项目,要求编报预算。很多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都不适应。但为了向资产要保障力,不适应也得努力去做。凡是未编报预算的资产购建项目,除有非常特殊的需要外。应一律不拨给经费,以确保项目建设与经费划拨审批的严肃性,克服资产购建的随意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三)建立资产经费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资产大最的管理工作在基层,而经费管理权在财务,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事业部门、基层所能记的就是资产。可实际情况是,资产使用部门却没人登记资产的变动情况。因为事业部门、基层没有构建起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体系。上级应组织力量开发适应部门、基层进行资产预算管理的系统,建立起由财务把预算审批关、部门、基层登记资产变动情况的管理机制,为各级实施资产预算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为了实现资产预算管理的目标,这个系统至少应具备“编配标准精细化、预算编审自动化、资产编码科学化、资产账目登记正规化、资产处置规范化、数据管理实时化和日常管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目标,
  
  四、实行资产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管用结合。编配标准明确原则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资产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用不管,用坏就卖,损坏不赔;各项资产该有多少(比如办公用品)没有标准限制。给各资产使用单位制定合理的资产编配标准,已成为当前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了资产限量标准,才能杜绝随便买的现象发生。
  
  (二)集中招标采购、财务、事业单位共管原则
  各项物资的采购,国家早就要求招标采购。其目的是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单位建设上,堵塞漏洞,预防犯罪。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后,采购回来的物资、财务部门从经费、物资上分别上账,同时要求资产使用部门也要登记资产账,并定期与财务核对,形成财务与事业部门共管的局面,这就比较容易堵塞漏洞,防止资产的流失。
  
  (三)资产计量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就是只要是当期已经发生的资产购建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记入当期购建资产的成本:凡是不属于当期资产购建所发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记入当期购建的资产中。各级资产购建使用部门,只有坚持用这一原则来计量存量资产。才能准确反映所购建资产的实际成本。防止“转移性支出”的发生,确保经费真正用在必须购建的资产项目上。
  
  (四)核算坚持实际成本原则
  实际成本是指采购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它有客观依据存在,便于核查。各级在购买资产、支付款项后。应一律按实际成本计量,不该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