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办中小学创建节约型学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殿龙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十一五”提出的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公办中小学是财政供养单位,建设节约型学校势必要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建立节约型学校的表面措施是节约开支,但其根本办法是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公办中小学办学成本是指中小学获得性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自主收费)除以学校在籍生所得到的生均开支。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评比的时候不仅要评价教育质量,还要评价学校的办学成本,只有将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本进行综合评比,才能得出学校的办学效益。从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过渡到评价学校办学效益是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学校的不必要支出。学校支出包括开展教学业务及其他文体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如办公支出、专项支出、基建维修支出和上缴上级单位支出等,以一所学生人数在1500人左右的学校为例,除去教师工资部分,仅办公支出每年就高达五十万元到近百万元,因此,建设节约型学校迫在眉睫。仅仅靠教育行政部门在会议上倡导节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制约。
  
  一、公办中小学节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小学的生存并提高办学效益
  首先,我国中小学规模普遍较大,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每年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资非常大,仅教师工资发放问题就给政府的财政造成较大压力。政府拨给的办公资金是极其有限的,中小学节约成本不仅能够减轻政府压力,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代办费住宿费收入是中小学资金另一个来源,过去由于中小学学杂费欠费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的收入,现在国家免收学生杂费,改由财政部门按学校生源数目给予补贴,对中小学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小,取消乱收费也使节约活动成为必由之路。
  (二)有利于中小学的发展并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由于我国中小学生存和发展的资金相对短缺,资金问题已日趋成为制约中小学发展的瓶颈,而要保证中小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节约成本,有效利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而目前公办学校因村小撤并,造成城市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目前处于发展和规模扩张期,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有限的资金如果不能控制使用,生存都会受影响,更谈不上发展。所以公办中小学必须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形成节约成本意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地方,方能引导公办中小学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公办中小学支出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浪费严重
  公办中小学是受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但由于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级教育局不能直接涉入中小学内部管理,因此,中小学资金使用较为自由,如何开支校长说了算,加之校务公开多流于形式,致使资金使用过程不透明,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二)成本管理混乱
  公办中小学是一个法人单位,必然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有经济活动就会产生成本。但是,中小学是公办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所以不会进行成本核算;只有民办学校才会进行成本核算。由于公办中小学没有成本考核目标,缺乏成本意识,只是考虑如何花钱,很少考虑如何节省钱使资金滚动发展,在资金使用时经常是拍脑袋使用,不计成本。例如,有的学校在绿化建设中,一味追求名贵植物,根本不考虑地方气候水土特点,也不考虑名贵花木的管养成本,造成极大浪费。
  (三)缺乏新的管理方法
  公办中小学一般都是沿袭旧的会计观念,造成财会管理一味追求平稳,不更新管理方法,因而不能带动管理质量、管理效率向高水平发展。没有发展的要求和眼界,就没有改进的要求,也就不会追求新的局面。再者,引进新的管理方法需要校长个人的思想创新的支持,这一点上校长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惯做法。例如,很多学校的公物采办和登记制度还是老办法,没有使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三、公办中小学节约成本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严格制定细化的节约制度,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办中小学执行的财务制度主要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会计制度》等等。由于中小学经济活动范围不是很广,办公支出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账目很细,而这些制度都是从宏观层面着眼,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根据现状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细化制度。如《工资管理制度》、《各种补贴奖金发放管理制度》、《加班费管理制度》、《劳务费管理制度》、《人员出差管理制度》、《接待费用管理制度》、《办公费用购置和管理制度》、《水电费管理制度》、《交通费用管理制度》、《维修管理制度》、《教学材料和设备管理管理制度》、《各种债务利息支出管理制度》、《图书购置管理制度》等等。总之,要让校园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二是增加预算管理方法,加强预算包括编制、执行、结算的刚性。做到编制时准确、实事求是;执行时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不改变、不超支;结算时认真总结分析。总之,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结算要科学。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了,资金的分配及使用都受预算控制,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避免浪费。预算管理不仅是节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并能使节约的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杜绝浪费,从思想上树立节约意识。“做大计划多要资金”是许多公办中小学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指导思想”。由于公办中小学属国有性质,长期以来习惯向财政要资金,一旦资金批准下来,就尽可能把资金花出去。加上很多中小学尽一切可能往大处报计划,而且由于资金是报大计划申请的,结果出现资金结余,助长了浪费的习惯。如许多公办中小学变着名目发放各种补贴及加班费用;办公用品、设备购置随意性较大,不缺也买,有了还买,年头购买年尾抛弃,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出差管理不严,名为学术研讨会实为旅游等等,浪费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公办中小学要节约成本就必须堵住这些漏洞,改正陋习,制定合理的拨款方式,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现象。
  (二)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中小学资金来源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靠财政拨款,中小学的成本支出只是以对财政拨款为中心的事业经费预算进行执行,主管部门对中小学资金的运用状况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审查,了解不到具体情况。由于没有成本核算体系,很多中小学没有节约成本意识,开支随意性大,不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需要进行成本考核,只是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模式。但其实中小学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自主收费,比如学生住宿费等。因此,中小学要引进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要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引进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制定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核算体系,把培养学生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加以归集和计算,明确计算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资金,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通过成本核算明确成本责任归属,控制成本,节约成本支出,才能更好地管理中小学资金,促使公办中小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学。
  (三)实行办学效益考核制
  虽然中小学从2005年开始已经实行会计结算中心制度,但是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会计结算中心只是对基层学校的财务行为进行管理,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略有监督,但不能起到加强和考核成本管理成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没有成本核算机制,没有通过办学效益评价,使节约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节约成本目的。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实行会计结算中心的过程中必须引入考核功能,通过提出成本核算来衡量各单位的效益,事实上,只有实行办学效益考核制度,创建节约型学校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仓集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