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江虹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时刻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变化,加上企业内部的一些原因,就构成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本文在分析企业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企业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 原因 对策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特定的时期内,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看,风险一般是指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企业风险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又被称作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必须要突破、创新、变革、改进,而在这些过程中风险是不可能回避的。所以简单被动地搞安全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安全管理出发走到与之对立的另一面,在风险还没有“攻击”前,主动地对风险进行管理,将其限制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其次,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最后,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有很大部分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此外,企业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获取最大利润的根本目标致使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对项目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即便是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风险承担的主体也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
3、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离
企业管理层未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应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通过风险意识的提高,尤其应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然而,我国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完全隔离开来。
二、我国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
1、筹资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不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当前,企业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有投资者投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商业信用等等。但每一渠道都有各自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投入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但可能会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资金不到位;银行贷款方面,可能会因为国家宏观调控因素或银行本身投资方向的变化而使贷款落空,也可能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公司筹资成本加大;从发行债券来说,也会受到市场投资方向多元化的竞争冲击,使资金的筹措受到影响;商业信用是生产经营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生产经营不善就会影响商业信用的正常利用。负债筹资会带来以下问题:企业所借债务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这些债务的偿还,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使企业发生暂时的财务困难,甚至由于企业负债过重,到期无力偿还,发生债务危机,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在筹资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2、投资活动
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这就是投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多种:投资生产项目、投资证券市场、投资商贸活动等等。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效益,从企业本身来说,可能由于过高估计预期投资回报或者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导致未来投资回收期延长,甚至有最终无法收回全部投资的可能性。投资风险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企业在进行任何―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快了。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
3、经营活动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风险。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营销、业务成本、企业外部环境等等。同时,由于商业信用政策的广泛使用实施,在企业间和个人款项结算过程中,就会产生结算风险。结算风险主要来自于赊销,赊销本是一种商业信用,由于用户资金暂时短缺。或由于不适当的优惠政策,或由于结算方式不当,均可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完整地收回,使原来应有的收益遭到损失。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4、分配活动
企业取得了收益要在各投资人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其愿意拿出多少收益用于利润分配,对于投资人有不同的影响:追求稳健的投资人,愿意企业将收益的大多数分配到手,以求收益的尽快实现;而另一些投资人出于长远利益,愿意将收益留在企业用于再投资,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分配政策如果确定不当,可能会挫伤一部分投资人的信心或投资热情,对企业的未来价值产生不利影响。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切不可盲目地任意提高分配标准,而减少企业积累,也不可盲目地降低分配标准,而损害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1、规避风险
企业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发生的可能,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并导致损失的方案。这是对风险损失直接回避的一种最简单易行、全面彻底并且保险系数大的处置风险方法。当企业考虑到项目风险损失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自身又难以有效控制时,应该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该项目,从而避免损失的发生。例如:在企业进行资金规划的时候,应注重开发不同的融资渠道。就银行而言,应与银行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而且不宜将自己的所有资金获取渠道过于集中或过度分散,并且在融资形式上,应长、中、短期融资合理配置。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避免风险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只有在人们对风险事件的存在与发生、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2、分散风险
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要把暂时闲置或者充裕的流动资金想办法“钱生钱”,最大限度地利用现金流的概念。
3、转移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完全回避或预防各种风险损失,不是做不到就是代价太高。因此,较为方便的方法就是将风险转移出去,即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方式。风险转移有多种方式,主要有非保险转移(合同转移)、保险转移、风险计划自留及风险组合等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参加保险、签订合同、要求自保、承包租赁等方式,将风险损失及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到其他单位或组织,实现风险的社会化,促成企业风险的合理转移。
4、接受风险
由于企业面临的环境及风险复杂,很难把握所有风险及其损失的后果,也不可能通过一种或几种风险管理技术将所有的风险合理规避。因而,需要准备自行承担一些遗留下来的风险损失,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四、结语
企业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和无法消灭的,所以企业的高管应该讨论如何运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适合企业需要的风险控制,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级别,使得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最小化。风险管理是一项伴随企业成长发展的持续性管理,是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终身活动。为了长远的成长目标,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