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继成

  ○傅继成(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
  资源型城市是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资源型城市经济因其所依赖的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开发建设――繁荣鼎盛――经济衰退――产业调整四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其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发育不良、城市经济基础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萎缩、资源耗竭严重、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是它们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纵观国内外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前苏联的世界著名石油城巴库和我国云南省东川市的“矿竭城衰”,还是德国鲁尔区以及我国的河南焦作、河北唐山、江苏徐州等城市成功转型的范例,都证明了资源型城市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经济转型这一步。经济转型,在重点抓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加大“三个力度”。
  
  加大政策调控引导的力度
  
  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公平性、有序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过程,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实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规范和限制作用,以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层次提升、素质改进和能力强化。
  资源型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实际,在科学的政策目标引导下,制定较为完善的经济政策体系、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便于操作的政策执行程序,一方面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对市场进行补充和规范,确保经济活动的秩序和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投资政策以及资源、环境、技术政策,积极支持生态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先导产业,限制和淘汰高污染企业、落后技术的产业、大量浪费资源的产业。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政策的倾斜、优惠和重点扶持效应,通过政策引导经济要素,特别是稀缺资源向某些战略产业、主导产业流动和集中,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借助政策的合理调控,改善供求关系和贸易格局,部分降低投资风险,不断提高投资回报,扶植和推动重点产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进步的力度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刺激需求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新兴产业发育、改变区域竞争格局、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等多重作用。由于资源型城市技术进步能力薄弱、产业技术层次较低,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依靠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技术成果的应用。以技术创新改造为手段,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技术作为新产品开发的加速器和催化剂,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技术水平和技术的复杂程度构成了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区域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开发和利用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能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到首要位置。
  对于资源型经济而言,应当根据产业经济特点,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弹性的技术开发结构。既要在关键产业(特别是资源型产业向加工制造型产业转化升级过程中)扶植战略性创新,也要在重点产业实行增进性创新,还要在其他发展领域采用技术跟踪和模仿策略,普及推广各种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甚至是短缺的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开发,提高产业活动的技术层次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效推动经济转型进程。
  资源型城市应当从企业和政策两方面入手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内在利润、买方市场的需求、投资风险强制和企业家们自觉负责的行动,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培育技术市场尤其是新兴技术市场的先导作用,在新技术开发中形成投入、培育、推出、再培育的机制,实现对技术进步的引导。同时注重疏通渠道,发挥纽带作用,架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产研结合、互利双赢的桥梁。
  
  加大推动企业自主发展的力度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塑造具有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而转型的关键则在于企业发展类型的转变。具体地讲,就是使数量消耗型企业、速度效益型企业,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和生态经济型企业转变,把那些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改造成为更加依赖技术和知识创新,并能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企业。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实行生态管理、管理体制的“绿化”,规范资源型企业的开发行为,促进生态企业建设,使产品创新、生态经济综合决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企业发展类型的转变,将会使产业升级机制从以计划配置为主,转向以企业自主的结构调整为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企业的自主性行为。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寻找自身位置和发展空间,使生产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构,并在企业的相互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层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本运营策略和效果,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