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企业文化降低国企中的道德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於流芳 张 涛
目前就如何防范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管理体制完善、利益激励层面上。然而,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在企业建设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它在防范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道德风险方面,也有它难以取代的作用。
一、国有资产管理“三层次”体制,产生代理人道德风险在所难免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由全民――中央政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职工这五个层次构成,政府作为全民资产的实际受托人,代表全民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利。但由于中央政府受到信息条件和控制能力的限制,不可能直接监管所有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只能将国有资产委托授权各职能部门管理,由各职能部门委托企业从事实际的生产经营。这样一种长距离、多层级的委托代理链条,扩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加大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1、在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第一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中央政府的目标是实现整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虽然名义上是政府的一个机构,但实际上,它既然受托管理经济事务,也就具有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特别是当中央政府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约束,也无法对其管理的努力程度进行合理度量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必然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便利条件隐蔽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在各级职能部门与国企经营者第二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国企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各级职能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实际管理机构,实际上也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且一般情况下,它同时管理着多个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这样一来,他们只能通过所观察到的经营结果来推测企业经营者的行动,这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经营者自然有机会做出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3、在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第三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职工的道德风险。国有企业创造的新增价值可分为三部分:上缴利税、企业留利、职工所得。虽然从法律上讲,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每个工人对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财产权和决策权几乎没有,而对企业留利的支配权也是极其有限的,职工只有对分配到手中的工资、奖金才具有完全的产权和支配权。因此,职工作为“经济人”会有希望自己拥有的那部分财产最大化倾向,即当利润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时,企业留利越多越好;当留利在企业与职工之间进行分配时,个人所得越多越好。因此,在国家与企业间利润分配的过程中,职工极有可能配合企业经营者隐藏整个企业的行动信息,即职工与经营者合谋,共同损害国家利益,以及无人维护国有资产的利益。
二、企业文化有助于降低道德风险
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开始了正式的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一个成功企业所具备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理念,它包括企业环境、英雄人物、日常行为准则、信息传播网络、道德价值观念等要素,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是以人为本,是从传统的权威管理到道德管理。在制度管理和权威管理的基础上,追求道德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更高层次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行动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第二,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第三,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第四,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第五,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就企业经营状况、经营者努力程度等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占有上,委托人处于劣势,代理人处于优势,代理人的行动不能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而且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常常不一致,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道德风险。试想一下,如果代理人就是委托人本身,这样就不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代理人会不计较辛劳地为委托人工作,而不需要任何激励措施,因为代理人就是委托人本身。优秀企业文化在此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尽可能使两者利益趋同,降低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因为,首先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有利于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组织和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念。对国有企业来说,其核心任务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消费者提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价值观的确立为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准则界定了成功和追求的目标。这样即使没有相应的利益激励和严格的监督体系,企业员工也能自律,因为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员工和企业共呼吸同命运。其次,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和品质文化,这些文化的相互作用整合,一方面促进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共同文化的熏陶,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保持和维护了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加强了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的效能。总之企业文化中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不通过物质利益的激励和严格的监督而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函数尽可能趋向一致,从而降低道德风险。
三、运用企业文化降低国有资产管理道德风险
诚然在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制度约束和利益激励对委托人如何有效激励代理人是十分有效的,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分完善的,利益激励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存在于第一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政府管理部门道德风险,它是委托代理链太长,产权不明晰,委托人代理人的责、权、利不明确所导致的,需要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模式的逐步完善才可以逐渐降低。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国有企业道德风险,除了制度完善与利益激励外,还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潜在的功能,健全的企业伦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员工的忠诚心和责任意识, 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内在的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自觉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尽责尽力做好国有企业的工作。
1、树立并弘扬认真负责、勤奋敬业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整体员工群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员工的整体价值取向,是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进取”,这些富有哲理的企业精神,对于约束职工行为,培养职工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弘扬和倡导健康向上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的良好风气,有助于培养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国有企业负责任,最终形成国有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那些损公肥私的行为无地自容。
2、创立严谨、务实、人本、德信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所一贯奉行的根本宗旨,是企业经营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虽然表述不同,但都应体现严谨、务实、人本、德信的内涵。创立并在企业经营中贯彻上述理念,可以唤醒和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工作中奉守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的操行,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员工的忠诚心和责任意识,客观上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护网”,使缺乏道德约束的行为无机可乘,从而降低国有企业道德风险。(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