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型农田 ;水利 ;灌溉 ;问题; 解决方法Abstract: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greatl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 has invested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Below we have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existence of small farmland irrigation in China and the solutions.
  Keywords:Small irrigation; water; irrig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P3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内容
  1.1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展灌溉排水,是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1.2灌溉
  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为实现科学用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有效降雨量、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水文情况,选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灌溉渠首工程、渠道或输水管道、渠系建筑物和灌溉泵站组成。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具体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积极性很差,大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
  现在农副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相对偏低,而且获得农副产品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种田,而是选择到城市打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自然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的价格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但是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民要支付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收益却很小,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就放弃了继续种田,而选择到城市打工,使得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样村里就很难集中劳动力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从而造成我国大部分小型水利灌溉设施出现问题。从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渠依然使用着过去传统的人工控制和手工操作的方式,我们还在使用那些传统的配水管理方法,这对农业灌溉的水量分配和节水措施的实施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另外,落后的农业灌溉方式也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利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灌溉地区还是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灌溉,这种灌溉方式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仅会导致上游农田出现跑水现象,还会造成下游农田缺水,这对农业和生态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灌溉方式。
  2.2灌溉渠系的配套不完善,多数水渠的防渗衬砌率比较低。
  小型农田水利灌工程多处在偏远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所在的区县又多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因此地方经济比较有限,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只能地方自筹。同时,再加之山区和丘陵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难度相对比较大,即便水利项目的主体工程可以完成,也没有资金投入到配套的工程建设之中。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多数小型灌溉渠道的配套防渗衬砌率依然比较低,多数是土渠,经过多年的运行,渠道垮塌、渗漏以及堵塞等病害非常严重,水利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2.3小型水利灌溉系统的管护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政府不断地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各类水利建设工程多处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管理工作面临着点散、线长以及面广等困难,地理环境相对也比较恶劣。随着管理要求与实际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管理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费用的支出必然会有所增加。就目前而言,现行的管理经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总额并不是很大,根据标准划分的话管理经费相对比较少;另一种是实际的水利工程战线太长,地点偏远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沿线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和落实,这些都需要充足的工作经费。另外还有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维修管理经费的增加。同时由于国家政策一直都照顾农民的实际收入,在灌溉水费的收取和制定上都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用水都偏低,而现实中农民用水占据很大的分量,这也导致水费收入的实际减少。
  3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
  3.1强化水利设施管理
  各级水利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建设好、管理好水利设施。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源,确保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3.2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探索
  建立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把水利工程管理与管理者、使用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要明确规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权利、义务,明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活管理权和使用权。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兴建、维修、管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解决工程配套资金不足和群众投资投劳问题,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按照“抓大放小”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灌区内的骨干工程清产核资,明确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统一管理,合理调度。对灌区支渠以下的小型工程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让群众自主经营,使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民自己的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3.3加大灌区工程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资金的投入主要放在病险水库工程上,对灌区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相对不大。建议在国家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省、市、县三级政府也要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
  3.4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利用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窑大搞雨水集蓄,有效扩大灌溉面积。2.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做好末级渠道的配套。3.搞好现有水源的防渗加固、清淤扩容。
  3.5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于农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的增加。有些偏远地区,面临着点散、线长的特殊环境,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迅速建成并按要求进行定期维修,对于各种农业灾害,我们要做好提前预防的准备。一旦自然灾害出现,既危害农作物,也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积极性。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繁荣发展的保障。可以适当地和当地政府协调,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可以向银行适量地贷款,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
  3.6提高农民积极性
  农田水利灌溉,农民是主体,应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应将发动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置于首位。要想办法减少外出打工的比率,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有人看管、有人维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政府进行思想引导,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干部应起带头作用,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与之一道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要充分利用学校师生力量,组织开展师生志愿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动员广大学生通过发放宣传单、进村宣传解说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大,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的主动性、积极性。
  4结语
  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又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它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发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维护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浩辉.适应新形势扎扎实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J].中国水利,2003,12.
  [2]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水利,20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17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