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峰
摘 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其管理水平,必须提升工程造价师综合素质,充分掌握我国建筑工程造价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学习国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升工程造价师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
作者简介:王亚峰(1964-),男,汉族,河南灵宝人,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
中图分类号:172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数据仓3969/j.issn.1672-3309(s).2010.09.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9-67-0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形成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有序过程,其受到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要顺应时代和体制的要求。最终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这对建筑工程造价人员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建筑工程造价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应该达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客观规律的要求,充分把建筑工程造价的各项编制工作。完成得更加合理、规范、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要实现具体化,实事求是地做到规范、合理、有序。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顺应国际市场变化,实现和国际市场的接轨,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实现和国际惯例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动态管理。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开放、合作、交流的新型管理体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逐步建立新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观念。积极探索理论创新,建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融合和借鉴现代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造价管理跨度大,大到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小到具体每一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定和细节约束。这些任务集中在政府各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必须转换,加强宏观调控。当前我国一些职能部门虽然发布了一些管理规定和办法,但只停留在制定层面,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立法程序。因此,其权威性不够,在管理方法上还没有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建筑企业需要掌握国际、国内同行的信息,特别是造价信息。只有把握好造价的基本信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参考。因此,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会为我国建筑企业创造重要价值。
伴随我国物资改革的不断推进,物资市场已经完全开放,劳动力成本有了较大提高。原材料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导致建筑成本加大,出现收支不平衡现象。这样的境况导致相关主管部门对定额单价作了相关调整,但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当前。对定额订单的定价大都采取传统的均值法、系数法、加权平均法等方式,这样的预算模式往往会形成低预算、高市场支出。这就出现了定额单价和市场价格之间的不协调,出现了定额单价和市场价格之间的矛盾。建筑产品在建设过程中有其自身特点。即价高利微,比价会出现严重的不合理性,定价制度不能随物价和工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这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上的死单价、活市场的矛盾。加深了市场价格和定额定价之间的矛盾。
当前。以预算的标底调控政策,以及传统的招标投标办法都与市场机制运行之间产生了距离。调整定额单价的权利往往受限,即使出现一些定额单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现象,如果要作出相应调整。也要有相关部门的“红头文件”,这种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运行模式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造价管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企业无法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根据市场信息,结合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来制定相关的预算控制方案。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招投标难的现象,投标压价竞争现象普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预算是规划中的重要分支,通过预算可以合理调控企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
二、提升工程造价师综合素质
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变化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需要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案和体制。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对造价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造价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价格的管理者,肩负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责任,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具体实施。造价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执业能力,执业范围、执业素质都要达到一定高度,这就对造价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执业要求。为此,造价师必须要把现代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观念结构和人文结构融合在一起。把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特定任务的能力综合。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收集信息、积累资料、加强学习。从而促进其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达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
三、借鉴国际建筑造价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是工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质量、工期、造价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指明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既要考虑造价本身的重要性,又要和工期、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造价管理体系。此后,建筑工程造价将会沿着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电脑网络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是工程造价科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条件。与国外先进的工程造价网络信息化管理相比,我国的相关管理相对落后。还没有完全和国际工程造价模式接轨。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建筑工程造价网络对接。科学管理是高层次水平的管理,国外建筑造价管理突出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只有有效的收集各类工程造价信息,才能有效形成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才能为科学决策、建立合理的造价标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为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和方法,我们必须加强与国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交流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积极地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学习国外好的惯例,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上升新水平、总结新经验创造有利条件。这个“有利条件”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充分的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我国应该充分把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水平融入到国内的建筑造价管理中,从而提升国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客
观条件和国际竞争环境迫使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并且制定了很多积极的、有利于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这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是一种放任和自由的态度,而是严格遵守国际惯例,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并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我国政府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素。给企业一定自由的同时。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建筑造价管理的监督。我国企业的管理发展过程中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持,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加拥有了和世界进一步交流、合作、发展的机会。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先“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双向发展战略,只有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才能让我国企业创造更好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创建一流企业。只有一流的企业,才能更好的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只有更好的企业才会更有活力,才能拥有动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工程造价师要面向未来
工程造价管理要符合一定规范,要严格按照经济管理规律办事,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要把科学管理和先进管理手段、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地制定造价规范,有效地控制造价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生产经营效果,这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把造价管理提升到效益管理、投资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上,企业管理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要实现动态、实时、全过程的管理。运用约束机制管理工程造价,维护好相关方面的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合理规范好价格行为,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造价体系。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规范管理,只有实现全过程管理,才能建立起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工程造价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为了达到建设项目的管理,工程造价师必须要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工程造价师必须要有面向未来的思想,不断学习和掌握各国的先进建筑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充分参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活动,收集相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资料。分析相关造价管理方法,充分实现建筑造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完整性,突出真实性和合理性。只有严格按照这样的模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朝着更高、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工程造价师在管理工程造价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和国际经验结合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建筑工程造价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统一体。只有合理有效的组织好两者的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工程造价师水平,才能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广润.建筑学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90-98.
[2]李工蒙.工程造价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30.
[3]黄文红.工程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30.
[4]李高军.建筑设计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7-77.
[5]赵铁军.工程管理方法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4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