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能过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控制落后产能的名单,印染、化纤等纺织行业也出现在名单中,同时也有专家认为,落后产能的过剩,拖住了纺织行业回升的步伐。
  但是,许多产能过剩现象的产生并非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政府驱动投资模式的伴生品。很多产业产能过剩就是由于政府从一开始便过多地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之中。如某纺织大集团,在上世纪后期,在政府指导下收购了大量濒于破产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现代化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力,最后只好关门了事。
  如此鼓励企业超过自身能力的扩张行为,不仅扭曲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也人为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成本,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一方面地方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各种明补暗补使劲补,让企业做大做强之心瞬间膨胀;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度介入,让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都过分相信政府的兜底。
  尽管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加剧与经济体量近年巨增有直接关系,但在中国要下重拳治理产能过剩时,或许首先应该明确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是什么?数据统计发布该由工信部抑或行业协会来负责?很显然,基础数据的缺乏在中国诸多领域都存在,而中国产能过剩的数据发布也多出自官文,无外乎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根据企业申报的投资规模,产能数以及实际开工率等来判断过剩率有多严重。而是否划归过剩行业也由发改委、工信部等来确定,甚至连银行放贷前也要先判断该企业是否属于产能过剩领域,以及其投资的是鼓励类抑或限制类。这种保姆式的家长管理做派显然会捆住企业的手脚。至于产能过不过剩,值不值得再扩大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自然比官员更清楚,也更有动力。如果一切都以市场的供求作为调控标杆时,又何来产能过剩一说呢?
  其实对政府而言,只需在行业准入方面设好门槛把好关,监督环保是否达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企业是否遵守市场秩序等,重点在于塑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和经营环境。
  此外,中国滞后的产业政策也值得检讨。试想政府组织一帮专家官员行业协会人员等,千辛万苦拟定出要哪些是要鼓励的行业,哪些是要限制的行业,且从时间看政策的起草至最终定稿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等到成文对外发布时外围的环境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曾经鼓励的行业可能已经过剩,而限制的行业可能会成为鼓励的行业。
  产能过剩其实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很正常的现象。从生产者的角度去分析,他们都想把供给搞得大一点,随时随地准备着应对新出现的需求。那么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能被卖出去,也就是说需求跟供给完全一致,大家想一想还会有技术进步、管理改进吗?生产的东西全都卖出去了,就没有竞争了,而竞争的存在意味着肯定有一些产能的价值无法实现,要被淘汰的,必然是过剩的。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出现某种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去否定这样的产能过剩,我们应该防止那种根本不进行市场分析、不进行技术研究而出现的产能过剩。有人说,本来一个工厂生产的东西就够了,结果我们投资兴建了两个工厂,就有一个工厂的投资被浪费了,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怎么可能一点代价都不付出,怎么可能一点弯路都不走,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求全责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06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