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实施班导师制的理论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喜春

   [摘要]本文阐述高校实施班导师制的工作机制,班导师在大学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班导师工作职责以及考核与管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 班导师 工作机制
  
  一、班导师工作职责
  1.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介绍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进行专业学习与探索的方法。讲解学分制教学的特点,宣传、贯彻学分制教学的各项管理规定;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及其适应社会需求所必备的知识结构,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5.班导师要根据专业、班级和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负责与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沟通、协调,对相关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班导师工作机制
  1.班导师的工作重点
  班导师在学生的培养教育体系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点,与辅导员、一般授课教师做到优势互补,找准自己工作的重点。班导师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术功效”,其工作重点应为“导学、助学、督学”。所谓“导学”,就是指导学生了解专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树立专业理想,选择未来发展的道路;“助学”,就是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和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督学”,则是指督促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鞭策他们在宽广的学术殿堂中走得更远、更深。将高学历、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背景、熟悉大学教学的班导师的工作重点放在“导学、助学、督学”上,才能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优势,从“学术”这一层面配合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2.班导师的工作目标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因此,班导师工作的目标,不是教会学生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知道为什么学,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第二,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第三,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是为学生者能达到的较高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主动学习。班导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积极为学生创造发挥潜力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班导师的工作方法
  (1)从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专业,通过各种途径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在增强对本专业的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领域,将现在所学的内容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再次,请一些本专业毕业的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与学生座谈,通过倾听校友们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让学生知道到只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座谈,引发了各年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推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挥潜力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此,班导师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给与他们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是虚伪的表扬,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信。这是“赏识教育”的第一步。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班导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引导他们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使他们的自信长久的保持下去,更要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并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
  (3)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研究型学习的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研究型学习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研究型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学习和社会的需要,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班导师应及早向学生介绍研究型学习的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情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研究型学习的平台。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班导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设想,多给学生讲解创新思维的过程;尽早让学生参与一定形式的科研活动,并提供到工作现场观摩、实验的锻炼机会。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较全面地观察、了解和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从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活动,班导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将对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导师也可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多写论文,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学习体会成果化,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学习的过程进入良性循环。
  三、班导师工作特点与作用
  1.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班导师大多从事科研工作,通过言传身教,能成为学生走上科研、学术之路的领路人。班导师经常与学生接触与交流,尤其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知识与学术方面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打开科研、学术之门的钥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另外,班导师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必将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2.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全面成材
  新生入学前,对本专业的情况基本不了解,更谈不上树立专业理想了。入学后,他们渴望及早了解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以便适时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而基础课教师则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且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细致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对他们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这种情况下,由于班导师经常和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兴趣、志向、爱好、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早了解本专业所学内容和社会需求,树立专业理想,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把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理想结合起来。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班导师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应该经常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配以自身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到必须不停的探索和掌握新知识,为自己将来在本专业领域深造或就业打基础。有时班导师的成长经历就是现在学生的努力方向。班导师的亲身经历对学生宣讲,学生感到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而不是在空口说教。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学习自主性必定加强。在加强的同时,班导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一些本专业最新科研动态及本人的科研方向及进展,就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到一定的阶段,班导师将一个小课题让学生去做,在做课题的同时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查阅资料、书籍,慢慢的学习主动性增加。我们学院的辽宁省级优秀班导师,李春斌博士就是这样做的。他自己班的学生参与他的研究课题,获得多项省市级大赛金奖,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班导师工作考核与评价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班导师每学期要填写《班导师工作记录表》,其工作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每学年学校对班导师进行一次考核和评优活动,主要内容是工作效果和业绩,采取定性、定量和对比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主要指标(学习优良率、不及格率、四级英语一次通过率、重大竞赛获奖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率、学位率、就业率、违纪人数)观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本科生班导师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比例约为5%。对不合格者及时予以撤换,并将影响其下次岗位聘任。对校级优秀班导师,学校予以表彰及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和工资。
  
  参考文献:
  [1]刘锐.高校实施班导师制的实践探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