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祥林嫂的形象分析及其典型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志文

  [关键词]祥林嫂;鲁迅;形象分析;典型意义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鲁迅,以其独特敏锐的思维角度及方式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尤其给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以颇多关注。他把妇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写他的妇女问题小说。他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他在忧国忧民的思想驱动下,毅然弃医从文.挥笔呐喊,写下了以《祝福》为代表的一系列反封建礼教的文章。《祝福》让人们“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毅然地举起了反封建的旗帜。
  在《祝福》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祥林嫂一次次不幸、一次次遭遇一次次的血、泪的控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刻、鲜明。
  下面仅从《祝福》的艺术构思、对其道具、服饰的描写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祥林嫂反抗的性质、反抗的结果、形象的典型意义等方面来浅析祥林嫂的悲剧。
  一、从艺术构思上看,祥林嫂是一个生命里没有春天的苦命人儿
  祥林嫂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春天般的温暖,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几个关键情节都是在春天发生的。从而用春天这一美好的季节来对比突出她的痛苦一生。1.在春天里,痛失丈夫。2.又是在春天里,被迫再嫁。3.也是在春天里,爱子夭折,祥林嫂被迫改嫁后,幸运地做了母亲。可第二次丧夫又给她精神上一个沉重的打击。“幸亏有个儿子”这唯一的亲骨肉,是她生命里仅存的一丝春光。但“祸不单行”、“春天快要完了”l的一天.孩子竟“给狼衔去了”命运之神不公平的从她怀里夺走了仅有一一丝春光。这个悲惨的情节再次发生在春天,而且随着“春天快要完了”她的生命也将结束。4.还是在春天里,凄惨死去。在时间上的精心安排,用春天这美好的季节来对比她的悲惨一生。
  二、通过对道具、服饰的描写。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形象。这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有力控诉
  鲁迅的作品,道具设置是非常独特的。祥林嫂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浓浓的悲剧情调。除了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肖像描写之外,还要归功于作者精心设计的道具:竹篮、破碗、裂竿,“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女乞丐形象,极其简单的道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碗“破而空”生活凄凉可想而知,竹竿下端“开了裂”可见沦为乞丐的岁月之长,这一描写不由得让人产生悲悯之情。
  祥林嫂在鲁镇一露面:“头上扎着白头绳”,第二次:“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借此,我们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妇身份,头上的“白头绳”,把她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来了,注定了祥林嫂一生将在这个名份下生活,这一细节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有力控诉。
  三、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统治下的社会和人们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祥林嫂生活在清末,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年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悲剧。
  当时的人们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鲁镇所接纳,也是由于当时封建礼教严重毒害的人们的存在。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们。酿成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格。这种环境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
  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使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
  鲁迅在小说中展示了整个农村以至整个社会负载的阶级关系,通过这些典型环境的描写,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指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祥林嫂不仅经济上受剥削摧残,而且又受到了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从小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反抗的性质以及悲剧色彩是不同的。
  四、祥林嫂的反抗及反抗结果。
  对祥林嫂的反抗,鲁迅刻划了祥林嫂的几个“不甘于”,这几个“不甘于,是祥林嫂自发反抗精神独特而鲜明的体现。祥林嫂反抗族权、夫权、怀疑神权.唯独对压在头上的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没有明确的反抗表现,这是祥林嫂反抗的局限性。
  祥林嫂的反抗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她的抗争是为了“做稳奴隶”的抗争,她的抗争由于不能认清悲苦名运的真正根源,因而抗争的结果不是跳出“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这种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四叔的“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时候正是万家欢乐、全家团圆的时候,而祥林嫂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穷富悬殊,福祸截然,反差巨大,这一结局的安排使祥林嫂的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祥林嫂形象的典型意义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反抗及其反抗结果,从而揭示出这个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典型意义。
  《祝福》里的祥林嫂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所承受的压力远比我国古代妇女多得多、重得多。可以说封建礼教全方位的压力把祥林嫂一步一步逼到绝境,终至沦为乞丐。当人们欢庆的时候,她却怀着对生的疑惑死后的恐惧像“尘芥”一样被扫出世界。祥林嫂的悲剧,使人们看到套在脖子上的四条绳索。作品的深刻意义还在祥林嫂在鲁四老爷等封建势力迫害下,周围的人不但不同情她,反而蹂躏她、践踏她.反而对她的死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病态的社会以及病态社会的人们的存在造成了祥林嫂悲剧,所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悲剧。
  总之,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作品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旧制度的黑暗,祥林嫂的死,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血和泪的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的痛苦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痛,也是当时社会里视而不见的麻木之大痛。
  祥林嫂这个形象给人以希望,让人们深思,劳动妇女怎样摆脱痛苦的枷锁。劳动人民怎样推翻做奴隶的命运?妇女新生,社会进步之路虽漫漫,但小说仍启示人们要不断上下求索……
  编辑 丹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0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