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了一切孩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力 宋婷婷 王丹丹

  [摘要]近几年,我国少儿频道,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立。如今。在电视媒体发展的上升阶段。少儿电视节目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少儿频道特有的现实、制约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浅析如何在这样机遇、挑战并存的环境里,做到以孩子为本,做到―切以少儿电视节目的特定受众为中心,赢得“少儿”这―受众群。
  [关键词]少儿电视节目;受众;问题;特点;少儿为本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在《绝对小孩》里曾这样描述孩子:“孩子见到他所相信的。”而大人则是“相信他所见到的”。仅仅是谓语与宾语换了一个位置,却道出了大人与孩子在思维、看法等等方面的不同。孩子因为相信很多童话、科幻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会想象自己所看到的物体,并把之抽象化;而大人呢,则是讲求“眼见为实”。相信事实。笔者认为这是孩子与成人在思维、看法上最基本、最大的差别,也就是这样的差别使孩子与成人拥有了不同的世界。而这样的不同也是我们少儿电视节目创作中亟待思考、解决的,因为只有迈出了这样换位思考的一步路。才能实现我们的节目创作是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的赢得“少儿”这一受众群。
  中国目前有近4亿儿童。虽然截至2005年,我国内地共开办了29家少儿频道和3家卡通频道,但是中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市场并不景气。各个少儿频道在收视低迷的情况下。往往还做出了对于节目受众定位的调整,从“少儿”扩展到“青年及少儿”。或者“妇女儿童”、“整个家庭”。从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的特点上看,其较于各种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更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也更符合孩子的接受习惯。据此,少儿电视节目本应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少儿电视节目在面对同行激烈的冲击、形式改革收效甚微的困难的同时。怎样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让少儿电视人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央少儿频道作为国内少儿频道的领头人。在“市场”这个词面前,同样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是要经济还是要收视?是要教育还是要娱乐?中国少儿电视节目创作、发展的艰辛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做到兼顾“少儿”这一特殊受众的思想、艺术需求和各种硬性的考核目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也是最亟待解决的。
  笔者近期对多名3~6岁阶段儿童进行了简短地调查。发现这类学龄前儿童,最喜欢收看的少儿节目为中央少儿频道的《智慧树》。在调查之前,笔者原本以为本地少儿电视节目更有本土收视优势,所以结果让人稍感诧异。经过结合少年儿童各阶段的特征分析后,笔者发现,《智慧树》发现了这一阶段儿童用语言和符号来代表他们的喜怒哀乐、习惯做出简单判断,处于思想准备阶段的生理特征,把益智和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这类节目受到了其目标观众群体的喜爱和支持,收枧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良好的状态。
  但是。国内像这样以少儿为本的少儿电视节目并不多。虽然国内的少儿电视节目也会遵循“寓教于乐”的宗旨,让“教”与“乐”同时存在于节目之中,但受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少儿电视节目往往以成人的眼光、口吻在教导孩子们,什么是好,什么是美,应该歌颂什么。所以。在当今的少儿节目中,“教育”往往还是最重要的目的。所有娱乐化的内容只是手段和表象,因此,我们会经常听到类似“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XX告诉你,应该……”就连我们的动画片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少儿进行着反反复复的说教工作,因此,国产动画形象也没有像“哆啦A梦”的外国动漫形象,深入孩子的内心。同时,这跟少儿电视节目的成人化视角也有关系。因为节目中大量展示、体现的是成人的审美和价值观。举办的各种活动以成人的观点、价值去衡量参赛的少年儿童。各种少儿选秀、大型活动中的参赛选手。言行越来越趋向于成人,在娱乐了大众的同时。我们会感叹这个时代少儿的心理早熟,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少儿电视节目成人化的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助推“催熟”了这批不像孩子的孩子?
  另外。目前国内的少儿电视节目还有着城市化倾向严重、受大众娱乐化高强度冲击、制作缺乏专业化等等问题。
  如果我们摸清了少儿的思维。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找到一些埋藏在心中的童真。把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的收视群体,用其他电视节目不同的制作、思维方式来面对这群特殊群体。那么以少儿为本、为了一切孩子的节目就离我们不远了。
  综上所述,根据笔者的浅见。我们在制作少儿电视节目时,首先要以快乐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第一要素。“玩”不应该只是表象和手段。应该真正融合到节目中去,用引导的方式传达出节目所想要受众了解的信息。教育也罢,认识也罢,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视角去思考节目的制作。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天线宝宝》在很多成人看来幼稚而不知所云,但是其面向的0~3岁幼儿却十分喜爱。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节目的制作,同时,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让孩子自然发挥,让节目呈现出更多的类似《饭没了秀》中的自然流露。
  再次。节目应该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这一点,前文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想强调的是。节目制作中,不管从语言还是画面上。都要符合少儿的习惯,在适应了少儿的审美习惯和观赏兴趣的同时。才能做到吸引孩子。在了解、适应了孩子的习惯的同时,也应该去了解他们日益广泛的需要,理解他们的小意见。
  做好电视少儿节目。需要我们弯下成人的腰。和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上进行对话,这不是肤浅,也不是幼稚,而是用我们内心残余的童真。透过孩子的眼睛去了解、思考、制作我们的少儿节目。少年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收视群体,需要我们这样特殊地对待。
  参考文献:
  [1]云璐.谁能为中国少儿说话一浅析中国少儿电视节目[J].中外文艺.
  [2]吴滔.少儿电视节目的错位与定位[J].记者摇篮,2009,(7).
  [3]张晓颐.少儿电视卡通片要以少儿为本[J].资治文摘.
  [4]洪勘,李懿波.少儿电视节目如何“寓教于乐”[J].科技传播,2009,(9).
  (编辑/李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