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节目语言风格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光 徐诗行

  [关键词]农村节目;语言风格;特征与特色
  
  如今在我们播出的农村节目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说的是农事却听不出是农嗑,听起来书面语言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其实,农村节目可以换个说话的方式,所以,作者认为农村节目应该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我们所说的这种语言风格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话语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短句,朴素自然的反应农村风貌,刻画人物,真实准确的进行农村新闻报道的语言。在以农业农村为主要的报道对象,以农民为主要受众的农村节目中,正需要用这种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和农民达成互动,形成共鸣。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整体的农民素质相对不高,一些生硬、抽象的词汇、语句去报道他们所关心的“三农”问题势必会引起传播中的障碍,使农民应该了解到的一些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听不明白,搞不清楚,达不到宣传效果。
  第一,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农村节目必备的特征。
  形象就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和姿态,要使农村节目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就必需通过朴实的语言使农民在收听过程中,对节目所介绍的人和事形成一种一听就懂的概念。而生动则是用传神、富于形象性的词语使语言具有立体感,近而增强表达的效果。这几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所以在我们的广播中经常有新名词出现,比如,“定单农业”、“期货交易”等,大多数农民肯定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而我们的主持人擅长用农村的语言去表达这些他们听不明白的词,农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节目要表达的意思了。有人认为通俗朴素的语言只能表达一下表象的东西,其实不然,在描写人物心态方面,这种语言用在广播上更生动形象。在这方面我们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有许多语言高手,比如在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春耕生产大忙时农家的景象,“家家户户铁将军把门,烟囱站岗”。这句话把农村在大忙时节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生产场景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了。
  第二,质朴、清新则是农村节目语言风格必备的特色。
  2007年夏天,三江大地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干旱,不少地块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一般性的节目很可能用一堆数字来报道各地受灾情况,让人听起来也像干旱的天气一样,感到烦燥。但是,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路路通》节目则不然,他们给听众是这样报道的,“连续四十多天的掐脖旱,让咱的庄稼吃了不少苦,水稻不分蘖,苞米不结穗,大豆不鼓粒。”这里的“掐脖旱”三个字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听起来另人心动,并且非常传神。接下来的三个排比句“水稻不分蘖,苞米不结穗,大豆不鼓粒”用形象的说法把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表达的淋漓尽至。
  第三,琅琅上口,易读易记的语言是农村节目应具的特色。
  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是在形象生动、质朴清新之上的升华,它使得农家语言在具有很强节奏感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韵味,让这种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农村路路通》节目告诉农民“市场竞争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这二十多个字的一句话,让人听起来很节奏感,而且琅琅上口,既提醒农民抓住市场机遇的重要性,又使农民听了入耳、入脑又入心。既然农村语言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又散发着黑土地的芬芳,但是为什么这样有特色的语言会在农村节目中受冷落呢?这里面有这样一些原因,有些记者、编辑、主持人认为这种语言土里土气,体现不了自己的文化功底。其实不然,看了前面的几段例子,有谁能说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写得出来呢。更何况人们常说“越是土的才是最香的”。农村语言诞生于黑土地,在这里大有市场,它是随着文化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是经过上千年历史沉淀而保留下来的。小品演员赵本山的节目之所以受到广大农村观众的喜爱,就是他在小品当中大量运用了农村语言,老百姓喜闻乐听,难怪他连续五年在央视春晚获大奖,地方语言特色为他的获奖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在运用这种语言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接受,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有利于这种语言的普及推广。
  还有的编、采、播人员认为农村语言俗气,用起来有失身份。但是要知道俗有通俗和庸俗之分,只要我们把握好尺度,让农村节目语言达到让听众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就达到了我们表达的目的。还有的编、采、播人员认为农村语言范畴狭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交流的需求,担心用久了自己潜词造句会失去文采。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掌握了农村语言的精华,把它用得炉火纯青,不但有文采,而且有色彩。农村语言也是在不断地熔入新的词汇,弃旧创新过程中诞生的。
  关于农村语言特色我们已经叙述了很多,那么如何让农村语言在传播中占据唱主角的位置,让听众受益呢?首先,应该和农民经常接触,多寻找适合广播特点的词语,多用民间语言,少用专业性强的术语。要把生词细说,遇到农民难以理解的词汇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把它译成农民能听明白的语言。其次,在采访中要多深入基层,拜农民为师,从中学习总结农民语言的规律,把它充实到自己的词汇库中。再就是,记者、编辑、主持人要自觉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与农民磨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苦功夫构筑自己的农村语言功底,这样才能够把农村节目办的喜闻乐听,把话说到农民的心坎上。□
  (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