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震宇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发放的一项主要贷款,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户服务的办社宗旨,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一举措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它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其对解决广大农民以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约束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就此论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新农村;贷款
  1.农村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向贫困家庭提供非常小的贷款以帮助他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扩大现有的小本生意。
  农村小额信贷是以贫困、中低收入农村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这是农村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
  2.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在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小额农贷资金供给渠道的单一性
  农村信贷供给渠道的单一性、管理手段的落后性,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小额信贷从建立客户档案到信用评定审核,以及每笔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大都采用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明显偏低。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不能广泛吸收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
  第二,农业生产风险性极大冲击着信贷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还将继续生存下去,这一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遭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生产和生活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是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投入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由于当前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导致农村信用社往往会高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惧贷”现象,而农户由于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缺少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能力,往往会低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盲贷”现象,二者的矛盾将使有限的小额信贷资金难以发挥效用。
  第三,小额农贷的财务自立能力较弱
  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农业资金的政策性投入,却未能享受到相应的资金组织和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而小额农贷一般情况下创造的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但在农贷发放过程中,用较低的利率去承担资金成本和经济损失,要想实现小额农贷的财务自立是非常艰难的,从而给农村信用社增加了风险,背上了自负盈亏包袱。由于支农义务与政策扶持的不对等,制约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挫伤了信用社的支农积极性,削弱了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第四,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机制
  首先是贷款本身的风险。由于农业产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质产业,加上小额农贷的借款主体是农民,大多还属于经济劣势群体,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加之法律法规知识的淡薄,所以存在将多个小额农贷转移给一户使用的现象,形成风险叠加。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贷款从事高风险产业,一旦出现风险,无疑给本来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农村信用社每遇到类似风险,往往也是束手无策。比如农民工的移民、外出等现象,导致诸多小额农贷因债务人外迁,无法收回贷款。加上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本身的落后,给农村信用社员工造成混水摸鱼之机,增加了新的道德风险。
  第五,小而分散的经营模式存在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经营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竞争的一个行为主体,也一样需要规模经营。分散放贷,固然是分散了一定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信贷管理的成本也会随之大幅提升,管理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3.改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问题的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逐步由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零散、小额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原有的农村小额贷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具体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小额信贷虽然难以像大型商业银行一样有一套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还是要针对自身特殊的贷款数额、用途、客户群来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要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建立和不断完善业务监督、财务管理、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尤其加强对小额信用贷款质量的考核,对小额信贷放得出、收得回的信贷人员给予鼓励。其次是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机制,强化审计稽核部门的监督功能,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稽核。同时还要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为小额农贷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政策、法律环境。
  第二,优化农户信息资源,建立农户信用体系
  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农户档案,以村为单位,一户一档,详细记录农户用款、还款情况,同时加强贷款人群管理,剔除掉那些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讲信用的人,为做好农户信用评估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提供依据。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也就是把朴素的、不太规范的民间信用规范化、制度化。在这种制度管理下,通过长期交易对象的相互监督,农户和信用社之间的信息结构得以优化,减少了信用社的成本,保障了资金安全,最终能够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信贷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切实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开办小额信用贷款,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贯彻、实践党中央惠农政策的重要思想,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创举。要改变观念,转变作风,进一步端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切实通过改进服务加强管理,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信贷力量,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实现信贷管理由“坐门等客”到积极营销的转变,深入农村研究市场需求和农户生产,围绕农户需求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要强化贷款营销观念,制定贷款发放责任制,实行全员营销,切实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放在业务经营的第一位,转变以存款为主的经营行为,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杨威. 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 2007,(09)
  [2]张乐柱.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
  [3]王群琳.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05)
  作者简介:
  雷震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管学部09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7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