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艳彬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论述了农业机械化的更新与发展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作用。
  1.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1.1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长,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长春市周边地区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无法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导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机械零件的损坏率也在增加,如果农民能够及时更换新机,不仅能适应农业生产,也节约了保养和维修项目的增加。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在作物的播种、耕种、收获等时节,机械化作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可以避免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等因素而耽误农时。所以,发展机械化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的有效保障。
  1.2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国内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持续增加,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在增加。根据我国农村农业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较低,所掌握的职业技能较少,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工业化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其他生产技能,促进其向非农行业转移,以增加农民收入。
  1.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村要富裕,农民要增收,必须减少农村劳动力。如果让9亿多农业人口继续按照传统的方式“窝”在有限的耕地里去经营农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合理有序地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由直接从事种植业转向加工业和城镇服务业,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对强壮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降低,因而促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可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能直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能间接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1继续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直接拉动市场对农机产品的总需求,同时也促进农机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农业机械购置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也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要重点向农业生产急需的薄弱环节倾斜,使得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2.2增加农机化的投入,做好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农机化每项新技术的推广、新机具的使用都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引导、试验、示范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各级政府应给予落实,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在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对农机化投入也要逐年增加,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加强管理,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机产业化,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信息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机作业市场主体,培育创新农机服务模式。要把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农产品加工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又能调剂农机的余缺,开展本地和外地的跨区作业,使农机作业率和收益率都得到有效提高;要继续组织农业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做大做强跨区机收“品牌工程”,并把这种模式引入到农机作业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期提高机手的收入;要进一步规范跨区作业和中介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扶持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对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要以人为本,搞好农机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农机户的增收后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8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