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G之五大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3G发牌照了,我们在进入一个3G时代。但是我们毕竟还只是站在3G的门口。
  
  对于3G,我们了解的内容远远不够,因为宣传的问题,因为各自利益的问题,产生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形成了很多误区。
  
  第一大误区:WCDMA信号肯定好
  WCDMA作为世界上用得最多的标准,它的产业链完备,有大量的商用网络,终端也非常多,网络建设经验也非常多,所以WCDMA能发展得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很多消费者本能地认为,上了3G,WCDMA在中国,当然是三大标准信号最好、最稳定的网络。笔者认为,现在还不能这样断言。
  中国消费者用的是中国的网络,而不是欧洲的网络,欧洲较为成熟的WCDMA网络是用5年或是更长时间建设起来,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不成熟。近两三年才逐渐成熟。成熟的技术要变成成熟的网络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这需要运营商、制造商一起努力建设好这个网络。WCDMA一样要面临不短的网络建设期,这基站是要一个一个建设的,而且站址不好找,谈判非常困难,对于3G站址的准备还是远远不够的。初期在覆盖不够的情况下,TD今天的很多问题一样会在WCDMA身上出现。WCDMA的追随者,不要一开始就寄予太高的期望,否则很可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二大误区:4G会很快取代3G
  
  这件事情被说得非常奇怪。移动通信一个技术发展起来真是那么容易吗?哪一代技术不是有10-15年的生命期,而且上一代技术还是下一代技术的发展基础。通信网络不仅是传输,还是管理和控制,都有非常多的经验。比如我们现在如果不上2G,根本没有办法很快进入3G,因为如果我们只是用1G,就没办法建立支撑系统,没有办法建立业务的体系,这些要建立起来,要形成真正的应用绝不是一日之功。世界上无论哪个先进的国家,移动通信网络从建设到完善都需要3至5年时间。
  现在4G标准是什么,还不知道,标准征集了,还要讨论,至少1年半,讨论了标准到做出试验网,再到试商用,差不2-3年,以后再有一个成熟期。2000年至2004年,中国一直不上3G,其中重要原因是3G太不成熟,不敢贸然上3G。就是有了4G,我们是不是要做“白老鼠”,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4G就肯定稳定,网络质量好?远不是那回事,也要花钱、花时间建设网络,这个时间是很远的。
  
  第三大误区:3G就是网络建设
  
  现在对于3G的发展,焦点都集中在网络建设上,仿佛3G只是网络的事。其实网络未来很快会完善起来的,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GSM网络,道理很简单,中国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其实运营商也是努力的,我相信中国也会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起全世界最大的3G网络,但是,3G网络建设好,是不是3G的问题就根本解决了呢?其实这还是基础的一步。服务和应用必须要解决。
  对于3G的服务和应用,现在不但解决得不好,而且准备远远不足,运营商有任务压着,分不出多少业务该考虑多少服务和应用。其他行业,最近的就是互联网业,但是这个圈子大部分人还是用互联网的基本感觉看移动通信,把3G看成互联网的延伸,对于3G理解非常表面。我们大家都知道,电视技术没有电视台,没有电视机都不行,但是有了电视台和电视机,我们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我们关心的是节目,那么3G的服务到底应该是什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大问题。
  
  第四大误区:3G的应用可以从国外照搬
  3G的技术可以从国外来,3G终端可以从国外来,3G的业务和应用能不能从国外照搬?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和电信运营一样,制造商能很容易地进入别的国家,运营商却很难进入别国,因为运营商需要卖服务,和这个国家的法律、政策、文化、宗教、民俗、民情有重要关系,要充分了解和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难。3G的服务,主要是通信、资讯、娱乐和游戏、应用服务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文化、生活习俗的综合,这些除了部分技术可以从国外照搬,绝大部分需要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开发,就是国外已经成功的服务也需要本土化。互联网上,国外的产品,甚至是软件都卖得挺好,但是互联网服务国外公司在中国都很少特别成功的,道理就在这里。
  
  第五大误区:3G无价值论
  
  很多人说到手机,就很容易说,我需要手机上网吗?我手机只是打电话,发短信,除此之外,不需要做什么了,我周围也没有人用手机上网。所以我们还需要3G吗?3G真的有用吗?
  这让我想到美国开始开发移动通信时,就是那些开发者也不相信手机能大幅度流行,因为美国到处都有电话,难道还需要用手机吗?结果事实是,到处都用电话,大家也还是要用手机的。我们在没有开始用短信时,不知道短信能干什么,甚至一些人很长时间对短信都抱抵触的态度,但是今天还有人怀疑短信的价值吗?现在没有用上3G,很多人怀疑3G有没有用处,等3G业务大幅度兴起,相信很多怀疑者也会被带动,成为3G的使用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