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鞋业的困境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制鞋业成本的直线上升、订单数量的不断减少、出口退税额度的下调以及欧盟反倾销税的征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是晋江制鞋企业的利润率急剧下滑,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危机的直接诱因。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鞋类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我国鞋类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3%,出口量也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从去年开始,中国鞋类产品在海外市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使2007年中国鞋产品出口量仅为13亿双,同比下降6%;接下来在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制鞋行业的出口量又同比下降了5.3%。
  什么原因使中国制鞋业接连遭受如此重创呢?本文将以福建省晋江市制鞋基地为例,分析中小型制鞋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中所面临的困境、原因以及对策。
  
  晋江制鞋业的困境
  
  福建省晋江市是中国五大制鞋产业基地之一,鞋类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全国前列。目前该市拥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年产量7亿多双,年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运动鞋的生产,晋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
  但从2007年年底开始,晋江市出现了大批制鞋企业停产或倒闭的现象。到了2008年,这一现象更加严重,企业不敢再接订单,销售收入和利润直线下滑。根据晋江市官方统计资料,2008年第一季度全市制鞋企业收入同比下降了40%之多。目前已经有20%至30%的中小型鞋厂倒闭,其余的也大多如履薄冰。许多企业认为,多种原因的集中作用使晋江制鞋业已走到了有史以来最难的关口。
  
  晋江制鞋企业大规模倒闭的原因
  
  导致晋江制鞋企业大规模倒闭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部原因
  1.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越来越快。自从2005年我国改为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就开始不断升值。进入2008年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仅一季度累计升值幅度就超过4%。4月10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突破7.0,6月12日更是以6.9015再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势如破竹的升值态势及其升值预期的延续,使得制鞋业这种传统的出口型企业不堪重负。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许多制鞋企业难以确定其出口价格,从而使他们有订单而不敢接,甚至在接到订单后主动毁约,以避免汇率过快变动带来的履约损失。
  2.制鞋成本节节攀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制鞋企业化工类辅助材料价格也涨势凶猛。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近一两年,中小型制鞋企业一直受到用工荒的困扰。由于化工、食品、建筑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旺盛,加上制鞋类企业工作时间长、条件较差,导致制鞋工人流动性加大,尤其是熟练工人流失严重,春节期间的雪灾又加剧了企业用工的紧张。此外,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更使制鞋企业雪上加霜。根据此法规定,制鞋工人薪酬需进行较大幅度的上调,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增长了8%以上。
  3.美国次贷危机和银根紧缩的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波及到了我国的出口行业,许多美国进口企业纷纷要求推迟交款或延长交款期限,这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将银根一紧再紧,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使其资金问题雪上加霜。
  4.出口退税政策调整。2007年7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鞋类产品作为较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商品,此次将出口退税额度从原来的13%下调至11%。对于平均利润率仅在5%~8%之间的晋江制鞋业,这两个百分点的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5.欧盟征收反倾销税。欧盟于2005年对中国鞋类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06年10月最终裁定中国鞋出口存在倾销行为,并对中国鞋类产品开始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这对以出口为主导的晋江制鞋业无疑会造成严重打击。
  综上所述,制鞋业成本的直线上升、订单数量的不断减少、出口退税额度的下调以及欧盟反倾销税的征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是晋江制鞋企业的利润率急剧下滑,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危机的直接诱因。
  
  加工贸易模式的弊端
  制鞋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晋江市中小型的制鞋企业,现在大多仍然依靠“低成本、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模式,一部分仅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另一部分尽管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也大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而仅有很低的附加值。这种贴牌生产占主导的方式,一方面由于不参与产品设计与开发,也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而造成对国外品牌和技术的高度依赖,很容易受到外方的牵制;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大部分的利益都被国外品牌所有者获得,我国企业只能得到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样的生产方式是很难抵御风险的。外部形势一旦有变化,如欧美的反倾销与技术壁垒、成本上升压力、人民币升值等,企业就会难以承受,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产业集群的负面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在一定的空间内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晋江市的制鞋企业无疑已形成这样一个产业集群。这种集聚能为当地企业带来诸多优势,比如更有利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技术扩散等。但是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集群的负面效应也会逐渐凸显,现在的晋江制鞋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产业集群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集而不聚”,即虽然众多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内集结,但是彼此之间的产业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产业价值链,集群内的企业产品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集群内的企业具有创新惰性,不愿承担知识溢出效应的风险和成本,因而不愿自主创新;产业集聚超过一定的规模,就会使行业产品供过于求,带来过度竞争的威胁。
  以晋江制鞋业来看,它就具有“集而不聚”的特点。它是一个横向型的产业集群,在这样的产业集群中,没有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各个企业使用相似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几乎相同的技术,生产相似的产品,并共享终端产品市场。集群内部没有什么具体的分工,所生产的产品也基本是同质的。这使集群内企业间只能进行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并随竞争的不断加剧面临过度竞争的危机,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集群内大部分鞋类出口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极少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不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特创意,各品牌产品之间互相模仿

的痕迹十分明显。
  
  对策
  
  企业方面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许多企业转以欧元结算或设定价格有效期限,超出期限则会根据汇率调整,再重新议价。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还有不少企业将厂址转移,迁至劳动力和土地都更便宜的西部地区或者越南等国境内。但是,无论提价、变换结算方式,还是试图外迁以压缩成本,都并非治本之策。在国内外贸易环境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只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是我国制鞋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最终选择。
  如今,我国制鞋业的利润也已被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具体来说,制鞋成本已在逐步提高,使其再度回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要扩展利润空间只能依靠售价的提高。但普通的鞋类产品市场非常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定价权。因此,晋江制鞋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富于个性的品牌,要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加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引进高级技术和设计人才,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重新定位定价;二是要以广告提升品牌形象,有效的宣传是实施品牌战略不可缺少的一步。
  
  政府方面
  晋江市制鞋企业已面临大批倒闭的危机,单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政府部门也应采取积极对策,帮助制鞋企业渡过难关。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将各种优惠政策向制鞋产业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对集群发展有益的公共物品投资;通过政策扶持建立高效的融资机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制定规则改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扩大集群带来的竞争优势。
  2.在提高集聚水平的同时尽量降低产业集群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方法有:
  (1)通过政策的引导促使集群中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改变“集而不聚”的状况。比如将鞋类产品的生产按照价值链进行专业化分工,把一种产品的每一个增值环节,即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包装和销售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分别分配给不同的企业来完成。这样既能够提高各环节生产的专业化水平,降低成本并改善质量,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间的同构性,将竞争程度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使制鞋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2)将集群的产业价值链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扶持集群内的龙头核心企业,通过其示范效应带动众多中小企业调整结构,在产业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提供法律、制度、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保护网络;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为企业储备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集群内的联合创新;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总之,尽管现在晋江市制鞋产业面临较为严重的困境,但只要企业和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其同努力,晋江制鞋基地将会很快渡过难关,得到更好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