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海绒

  摘 要:中国影子银行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通过对影子银行概念及范畴的描述,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影子银行所具有的不受监管、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不透明性、体制性和无资产证券化过程等特点,并结合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等问题,在发挥影子银行信息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及执行契约的动力机制优势的前提下,寻求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等问题。
  关键词:影子银行;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40-02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范畴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影子银行主要由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及交易公司、市场性金融公司(如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结构化投资实体(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组成,其主体较多,结构复杂。与之相比,中国的影子银行出现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杠杆率使用等有着严格限制,对金融创新也抱有审慎态度,因此中国的影子银行产品较为简单、运作尚不成熟、具有典型中国特色。
  央行调查统计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投资基金、投连险中的投资账户、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小额贷款公司、票据公司、具有储值和预付机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组织的民间借贷等融资性机构。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
  1.不受监管。严格地说应该是“不受现行制度监管”或“现行制度对其监管较低”。与传统商业银行受到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经营范围等监管要素限制不同,影子银行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外,能够通过从事特殊业务进行监管套利,从而规避监管成本,实现高利润。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问题的重视,关于影子银行监管的立法与实施工作正逐步展开。“不受监管”很可能成为影子银行的过去特征。
  2.高杠杆率。影子银行几乎全部采用杠杆操作的方式,以少量资金撬动大额资金。而为了获取高利润,又往往会采用高杠杆率操作。尤其在美国,影子银行通过发行新型的金融衍生品,不断扩大其资产与负债规模,出现了典型的高杠杆率情况。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部分影子银行持有的权益性证券杠杆率高达100∶1,而主要投行的杠杆率也达30倍以上。
  3.期限错配。影子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短期融资获取资金,投资于证券化的、期限较长的资产,因长短期利率不同而获得利差,同时取得投资收益。期限转换使得影子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存在时间错配的情况,其短期负债一般是在一年以内,长期资产一般需持有三年以上。这也使得影子银行在危机中容易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问题。
  4.不透明性。影子银行通过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进行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终端投资者很难了解通过多重组合与证券化包装后的基础资产信息。同时,影子银行交易缺少类似股票二级市场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影子银行为了追求产品规模与高利润,规避金融监管,往往会有意掩饰业务的有关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不透明性。
  5.体制性。中国的影子银行大部分都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确切地说是体制内创新外加体制外金融活动。之所以区分体制内外,是因为体制认可是影子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民间金融为例,这种民间自发的金融创新行为,产生于金融抑制背景之下,受制于制度规范匮乏,各种纠纷和异化问题难以解决。早在20世纪90年代,各种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盛行,政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全面打压,民间金融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今天的民间金融虽然不再受政府压制,但区分合法和非法金融的界限,需要体制和法律认可先行,民间金融对其拥有的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处置权等等只是部分拥有,且投资领域受到严格控制。
  6.无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国的影子银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过程。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欠缺,风险难于分散,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同质化仍然较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而目前的金融创新仍然是体制内的资产持有形式转化,资产杠杆化程度不高,资金利益链条还不长。
  二、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截至2011 年7 月末,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23 万家,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50%和近7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80%,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值的60%,完成的税收占中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据统计,中国600 万户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资金紧缺之中。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单纯沿用对大企业的贷款品种和贷款审查方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要,往往会使企业贻误赚钱良机。据调查,当前银行办理一笔贷款,通常需要经过七个环节,时间少则1个月,如果加上担保、抵押、登记、评估、保险公证等,一笔贷款从审批到发放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审贷管理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平、快要求,使部分中小企业失去申请贷款的信心,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小企业存在的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其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信息不对称、综合竞争力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和相应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经营中随意性大,变化快,固定性差,较为封闭的运行方式及弱势群体形象,不仅使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欠佳,而且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合,会计账目不清,所提供的各种财务报表与会计资料,大多未经专业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验证。当中小企业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因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往往会做出逆向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为克服融资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千万百计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又会产生另一种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形成道德风险。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需形成明显错位,信贷支持政策自然也就无法落到实处。   三、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
  从影子银行的资金供给来看,影子银行作为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的一种组织创新,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1.信息成本优势。信息优势既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判别上,也反映在对贷款的监督过程中。由于地域、社会和血缘等原因,影子银行市场上的借贷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把握贷款的状态和按时足额归还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正是由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使得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正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
  2.交易成本优势。影子银行交易的手续简便,交款及时;工作时间灵活,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随时办理业务;贷款的抵押要求视当地情况和借款人能力而定,条件较为宽松;当借款人还款困难时,借贷双方可能重新安排借贷合同。这些因素都特别符合中小企业融资时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具有显著的交易成本优势。
  3.执行契约的动力机制优势。影子银行借贷双方不仅有信用关系,还处于一定的社会联系中。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社会联系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它能够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收益。因此,借款人一旦不履行契约,其社会成本就会相当高昂。
  总而言之,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影子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多样性的资金需求;二是影子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的优势和特征,有效地缓解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民间资本的进入,有助于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从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灵活性。
  (二)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局限性
  影子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民间资本的关系型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影子银行的交易活动一般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进行,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通常只是在正规金融部门发生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第二,民间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有限,资产规模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容易遭受金融危机和挤兑等突发事件的打击;第三,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
  四、结论
  中国影子银行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鉴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中国影子银行具有不受监管、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不透明性、体制性和无资产证券化过程等特点。另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遇到种种瓶颈,急需突破口。而影子银行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及执行契约的动力机制优势,中小企业自然会愿意也更容易通过影子银行来筹措资金,满足其创业资金、流动资金和发展资金的需求。不过由于民间资本的关系型特征、资金规模有限以及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等原因,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徐军辉.非正规金融的非理性繁荣[J].广西社会科学,2012,(9):15.
  [2] 粱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5):120-138.
  [3] 刘煜辉.中国式影子银行[J].中国金融,2013,(4):57-59.
  [4] 王朝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J].金融研究,2003,(1):90-97.[责任编辑 陈凤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05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