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年2月,江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厂《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使之成为指导今后五年江西人民在新的起点上谋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时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赣的关键阶段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看,江西和全国一样,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看,江西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这一时期,江西有着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支持,将为全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条件。二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十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7000多亿元投资,极大地加强了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建设。特别是全省93个工业园区通过国家设立审核,投产企业达印00多家,一大批极具成长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积累的巨大增长能量开始持续释放。三是经济结构改善和升级为全省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舒适型升级,将创造巨大的社会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将为经济发展开辟许多新的增长领域。四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为全省快速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生物科技孕育着新的突破,有利于全省发挥后发优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为发展营造更好的体制环境。尤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六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为江西省进一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全面参与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支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充分利用更具现实基础和广泛可能。全球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江西省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纵深腹地,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等综合优势日益显现并不断强化,有利于全省更多更好地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更好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
同时,江西发展又面临不少挑战: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能源、原材料消费增长较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金、电力、运力供需矛盾较多;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江西机遇大于挑战,具备化解不利因素继续前进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政治保障。只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十一五”时期江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括起来就是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五化”和建设“三个江西”。“一条主线”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人科学发展轨道。推进“五化”和建设“三个江西”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为实现这一系列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必须做到“四个坚持”,这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规划《纲要》在综合考虑江西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提出总的目标是: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要有更大作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在具体目标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总体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市场经济体制、城乡结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八个方面提出了28个具体指标。主要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年均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2:35,工业比重达到4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城市化率提高到45%,城乡居民年收入提高到13000元和46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等等。同时,参照国家做法,根据政府与市场在促进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将主要指标分成两类,即预期性和约束性。其中预期性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21个指标,约束性指标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森林覆盖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7个指标。
三、大力推进“五化”
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这是以往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提升。
1、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十一五”时期,江西将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际效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
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进一步巩固全省粮食主产区地位,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都提高到65%。做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形成5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5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50%。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实施新一轮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完成1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
2、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总的考虑是:坚持以工业崛起加快江西崛起,着力做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增长质量,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工业结构;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夯实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构建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冶金、机械等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新技术。鼓励工业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争取到2010年江铜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新钢、江铃、九江石化、萍钢、昌河超200亿元,新增5家超100亿元的企业。二是发展重大基础工业,加快壮大支柱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和整合力度,推进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突出资源深加工,加快发展铜、岩盐、宝石和稀有稀土等重大基础工业。突出优势领域,加快规模扩张,力争到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三是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做强昌九工业走廊。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项目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增强工业园区的聚集和带动力,力争到2010年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达到20个。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推进长江岸线开发,加速京九和浙赣沿线的产业集聚,到2010年力争使昌九工业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0%以上。
3、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江西将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城市群。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集聚培育城市群。加快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城市的发展,建成若干个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逐步形成以昌九景、鹰饶为主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以赣吉抚为主的赣中南城市群,以新宜萍为主的赣西城市群。二是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加快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着力建设200个重点城镇,力争转移农村人口350万人。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到2010年力争形成2个财政收入超20亿元、10个超10亿元、20个超5亿元的县(市、区)。三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1平方米,每万城市人口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1标台。加强城镇供水能力建设,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00万吨,新增县城日供水能力100万吨。加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城镇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25万吨。
4、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放度的高低。“十一五”时期江西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不断提高“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水平。主动对接国际经济,加快资本集聚、资源利用、市场开拓、技术引进的国际化进程。务实推进区域合作,加快与沿海地区体制机制接轨、产业合理分工、基础设施互通、人才交流互动。提升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分工的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努力扩大利用外资总量,力争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更多地引进省外资金。二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做大对外贸易规模,力争五年出口总额超过180亿美元。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到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30%。三是扩大对外开发平台。完善制度,稳定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全力营造诚信、高效、安全的投资环境。加快建设九江出口加工区,争取设立南昌、赣州出口加工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保税中心。
5、加快推进经济市场化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十一五”时期,江西将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国有企业、财税、投融资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势企业集中,积极组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二是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建设“三个江西”
建设“三个江西”,是江西在发展定位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建设创新创业江西重在解决发展的
动力源泉,建设绿色生态江西重在解决发展的持续能力,建设和谐平安江西重在解决发展的社会保障和根本目的。
1、建设创新创业江西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民间创业不活跃,民本经济不发达,是江西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创新创业江西,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实现富民兴赣。“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加速科技创新。着力抓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适应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三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开发工程和领军人才建设工程,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把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富民兴赣、实现江西崛起重大举措,把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创业文化,激活创业主体,拓宽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2、建设绿色生态江西
江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面积1.43亿亩,活立木蓄积量3.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第二位。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不仅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且是这被子孙后代的重大责任。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江西。“十一五”时期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资源节约。重点是搞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资源消耗型项目要实行省级集中核准。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和广大农村广泛推行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实现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力争每个设区市建设1个以上的生态工业园,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三是加强生态建设。把治山、治江、治湖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山江湖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好鄱阳湖、赣江源、东江源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强化环境保护。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建设、清洁消费,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总数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坚决实行环境质量一票否决制,确保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后,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3、建设和谐平安江西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突出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业方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促进体系,加快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五年内新增城镇就业230万人。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重点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完善城市低保,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方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在城市着重增强大医院的收治能力,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农村重点是抓紧改造乡镇卫生院,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着力强化“两个支撑”
1、第一个支撑: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规划《纲要》提出,要顺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强旅游业。充分发挥江西旅游资源丰富,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推动全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二是做大商贸物流业。一方面,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南昌、赣州、九江、鹰潭等地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另一方面,要面向基层,大力发展社区超市、专卖店、便民连锁店,在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分层次推进房地产业发展,重点是加快发展普通商品房,扩大廉租房规模,合理发展中高档商品房和住宅区,使房地产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主导产业。四是繁荣发展金融业。积极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江西落户,加快发展地方金融。
2、第二个支撑: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四大体系:一是建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公路方面,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路网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重点建设高速公路“三纵四横”主骨架,加快县乡村公路改造,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乡至行政村基本通油路或水泥路。铁路方面,建成昌九城际轨道交通、向莆铁路、铜九铁路、井冈山铁路、赣韶铁路,完成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到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832公里以上。水运主要是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到2010年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5716公里。民航重点是扩建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完成赣州黄金机场迁建,新建赣东、赣西两个机场。二是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电力建设步伐,重点建设黄金埠电厂、丰电二期、瑞金电厂、分宜电厂、井冈山电厂二期,推进新昌电厂新建和萍乡电厂扩建,加快贵溪电厂以大代小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九江核电一期工程和鄱阳湖风力发电站,到2010年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以上,总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力争2010年南昌、九江、景德镇等中心城市用上天然气。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加大矿井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原煤生产能力稳定在2500万吨。三是建设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继续实施鄱阳湖区重要堤防、九江长江干堤建设,加大五河治理力度,使重要堤防都能达到防御50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标准。加快城市和重点区域防洪工程建设,使南昌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九江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其他设防城市达到50年一遇。四是加快信息化进程。重点是加强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推进电视、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
“十一五”时期江西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成,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4300万江西人民必将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为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责任编辑 徐敬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1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