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光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思想意识不重视造成的。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对防范财务风险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和企业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具有和企业不同的财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对于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1、投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由于单位性质的限制,行政单位不允许进行经营性投资,而事业单位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本质属性,其资金富余量也不会太大,对外投资能力有限,且需要受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约束。在对内投资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需要对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等进行较大投资,如城建部门需要投资街道、路灯、绿化、公路等,如果超过了正常资金承受能力,支付进度与财政预算(包括专项资金收入等)不匹配,往往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形成断头路、烂尾楼等,既影响政府信誉,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南宁市审计局在对某局审计时发现,该局下属事业单位历年来对外投资110万元,成立供水、旅游公司。公司依托其地域资源实行对外承包。收取的承包费作为公司收入。两个公司由于管理等各种原因,至今没有收益,同时由于合营或承包引发的经济纠纷还发生了大量司法等其他费用,至今亏损近百万元。
  
  2、管理风险
  政府职能转变也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在财务的监督与措施的落实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死角与盲区。主观上的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从而客观上在财务人员、管理手段等方面,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与精益求精,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3、资金短缺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单位的社会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债只能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严禁引入负债经营的做法。但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的情况,特别是财政拨款单位,如果支出大于拨款数额,则可能存在迫切的资金需求,产生紧张的资金供需矛盾。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不合理,财务原则坚持不力
  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由于人员性质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拥有部门或单位主管权力的领导存在着岗位上、利益上的依赖关系,处于从属地位,这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监督上无法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其表现形式就是财务人员面对单位领导者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无法有效地坚持财务原则,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行政单位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从而财务管理的特点是消耗型财务,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在细节层面有章难循、无章可依。
  
  2、内部控制不完善,执行效果不佳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运作机制较为固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运转环节业务相对单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定往往不够完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没有与业绩考核挂钩,缺乏一定的约束力。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往往没有与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执行程度挂钩,形成了一种注重考核,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做法。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忽略核算经济效益,用经验代替风险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效果不佳。
  
  3、思想认识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单位领导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认为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单位的收支“记账员”、“出纳”,对财务工作在推进单位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财务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单位的资金安全、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行为。因此,有的单位领导根本不注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拔人员不严格要求,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也是毫不关心,直接导致单位财务工作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本身也不注重财务风险,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风险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没有防范意识,造成财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
  
  1、制定良好的风险控制制度
  从机制上防范财务风险,要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结合单位实际,考虑单位业务范围和规模大小,使财务风险机制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坚持对于单位资金实行预算制,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制定严格的预算计划,单位的每笔支出都要符合预算标准。预算计划可以控制单位的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还可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在每年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数额。确保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防止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随着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实行科学的预测,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2、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形式来完成。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管理,财政部制定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第36号部长令),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防范国有资产投资风险。要监督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要监督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检查。
  
  3、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意识,提升单位领导的风险意识,使其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从根本上转变重管理轻财务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增强单位风险控制,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推动单位效益增长。财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质量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财务人员要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的日常工作,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各种可能存在且未显现的风险,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风险、管理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要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树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切实有效的防范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察,试论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8).
  [2]万幼清,邓明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8).
  [3]吴志定: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J],冶金财会,2009,(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