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具魅力的特色名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邯郸市建设局

  
  近几年来,邯郸市以“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动“四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为城市建设总目标,坚持超前谋划、突出特色、科学建设、有序管理,以大投入、大举措、大力度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大变化。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成为城建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城市空间扩张速度最快、城市特色塑造最有成效、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速度最快、人民群众从城建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精心打造城市绿色名片,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源、以绿为美,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大力度管理。通过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拆房增绿、租地造绿、规划建绿等举措,实现了抬头见树,百米见绿,300米见园,500米见场的园林绿化格局,集园、水、城、林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基本形成,城市生态和景观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35%和10.9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了100%。2006年1月23日建设部正式命名邯郸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大都市框架初步拉开。近几年道路建设投完成资18.16亿元,新建、改造道路95公里、539万平方米,超过建国以来至“九五”期末所有新建道路总和。完成了环城路、前进大街北延、光华大街、东柳大街、丛台路东延、铁西大街、水厂南路等50多条道路建设,对中华大街、东环路、学院北路等10余条道路进行了改造,对150条小街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城市中轴线得到延伸,棋盘路得到疏通,一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基本形成,拉开了大都市建设的框架。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力得到增强。西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入邯、“引岳济邯”二期工程、邯峰应急供水、铁西供热工程、赵苑、滏阳公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城市供水由双源双线发展为双源四线,供水普及率达到97.06%,日供水能力由30万立方米提高到50万立方米;城市供气管网由485公里发展为585公里,燃气普及率由76.2%提高到86.8%,结束了邯郸市无天然气的历史;公交线路由29条增加到92条,运营车辆由340台发展到1400台;城区供热管网由86公里发展到210公里,协议供热面积由350万平方米增加到846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7.92%提高到67.45%。
  
  城市管理日趋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成投运了医疗垃圾焚烧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和华北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补了邯郸市无医疗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空白,新建和改造公厕104座,垃圾中转站12座,基本解决了群众入厕难和集中清运的问题;环卫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封堵垃圾道7670个,提高了垃圾袋装化率;生活和建筑垃圾处理逐步走上了无害化、密闭化、资源化的发展轨道,较好地解决了私拉乱倒形成的垃圾围城问题,特别是民营建筑垃圾制砖厂的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垃圾污染和出路问题;机扫洒水面积成倍增长,清扫质量显著提高,机扫率达到了21.9%,洒水面积增长到93万平方米,增长了6.75倍;城管+商户和城管+警察,开创了河北省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主城区151条大街小巷占道市场和7个正规市场全部退路进场,还路于民,彻底结束了马路市场的历史。利用高科技手段安装了《语音告知执法系统》,有效地遏止了非法小广告的滋生蔓延。夜景精品区得到较好呈现,既体现了邯郸历史文化背景,又展示了现代化气息。
  住宅建设势头良好,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城镇住宅建设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住宅竣工交付建筑面积1581.3万平方米。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7平方米。住宅建设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先后建成了亚太世纪花园、明珠花园、同仁花园、通达广场、宏达名都花园以及广泰、政通等一批住宅小区,其中亚太世纪花园获 “国家2000年小康型城乡科技产业示范小区”荣誉称号,宏达名都花园率先在河北省使用了CL建筑体系。
  建筑业蓬勃发展,市场秩序规范有序。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建筑企业392家,从业人员逾19.8万人。建筑业总产值连续三年超百亿元。创造性地实行了《执法守法双向承诺书》,有效地约束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近几年创市优工程455项,省优工程48项,省样板工程9项。2005年邯郸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黄河水源太原市城市供水工程呼延水厂”工程荣获中国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2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