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大开发将进入新阶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宝通

  
  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颁布实施。《规划》开宗明义: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其“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取得新突破;二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要达到新水平;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取得新成效。
  
  基础设施
  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重点抓铁路、公路、民航、内河和管道等通道建设,构建联通东西、纵贯南北、对接城乡的大通道、大网络。如果说 “十五”交通建设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十一五”则以铁路建设为标志。西部地区地大物博,资源性产业比重较大,铁路运输在西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十一五”将组织实施一批通达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联通西北和西南地区、直达边境地区的重大铁路工程,以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路网结构。如太原至中卫(银川)的铁路,可把陕蒙宁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与环渤海地区连接起来,使其融入到环渤海经济圈。贵阳至广州铁路的修建,可使西南地区进一步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之中。兰州至重庆的铁路使西北与西南有了新的大通道。中吉乌铁路的修建,可拓宽现代“丝绸之路”,发挥亚欧大陆桥作用,增强我国能源安全。青岛至银川、贵阳至广州和上海至西安、重庆、昆明等高速公路的修建,将进一步加强上述交通网。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同时,《规划》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除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外,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强化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一五”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区情,明确了限制开发区域。对重要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天然林保护及生态多样性丰富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对划为禁止开发的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重点地区
  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重点经济区域率先发展,鼓励城市圈的形成和集聚发展。在“十五”构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带的基础上,“十一五”将重点推出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大关中)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使其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加上资源最富集的区域陕蒙宁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沿包(头)北(海)通道可形成一条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带动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十五”规划产业发展以调整结构为主,“十一五”规划则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首先,优化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集约发展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能源化工、矿产加工、农牧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都属资源性产业,资源性产业是西部的优势所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些年内蒙古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陕北发展速度超过关中,靠的就是以能源化工为代表的资源性产业。其次,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关中和成渝地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地建设和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重点,形成了以国防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这些优势在“十一五”会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产业高地。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此,《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第一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要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科学支撑能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各类人才培训,使西部人民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加大国家资金扶持力度,着力加强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提出了取得新成效的具体目标。“十一五”“两基”攻坚计划将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缓解,适宜地区户用沼气普及率明显提高,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公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体农民,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东中部地区差距逐步缩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