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力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雪娟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靠我们去努力探索。本文从我国牧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入手。试图找出牧区生产力水平落后、牧民收入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家庭分散经营的弊端,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并就如何建立现代家庭牧场做出了具体描绘。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牧区 现代家庭牧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快,牧区经济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影响了新牧区建设的步伐。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家庭分散经营自身具有的弊端使其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束缚了牧区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牧区家庭分散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一)生产力水平落后,畜牧业生产效益差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牧区养殖牲畜基本上是免费吃草喝凉水,成本低,效益高,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家庭分散经营的条件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单户散居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许多牧户甚至连标准化棚圈也没有,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状态,低投入、低效益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牧民收入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生产力水平落后,又以出售初级畜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致使收入主要依赖畜牧业生产的牧民生活比较贫困。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全市拥有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呼伦贝尔大草原,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草原畜牧业是其传统产业。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如下表:
  可见,牧民收入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在逐年拉大。牧民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疾病、孩子上学等情况,极易返贫、致贫。大部分牧民一年的收入,除去生产生活的必要支出,所剩无几,基本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能力。
  (三)畜草矛盾突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在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由于生产方式粗放、追求短期效益而进行掠夺性经营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牧民基本上没有能力在草原建设上进行投入,致使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草地生产力、草场载畜能力、自我修复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下降。
  
  二、发展现代家庭牧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现代家庭牧场
  所谓现代家庭牧场,就是以草场和牲畜的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畜群规模,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有较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获得稳定经济收入的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
  (二)现代家庭牧场的基本组织形式
  现代家庭牧场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有单户型、联户型和联合型。单户型家庭牧场主要是一家一户独立经营。联户型家庭牧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牧户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整合资源,把草场等生产资料及畜群放到一起,统一规划,共同经营,可以采取合作、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联合经营。联合型家庭牧场是按照专业化协作或经济合作原理,由若干个有一定经济技术联系的家庭牧场或家庭牧场与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等按一定方式联合组成。
  (三)现代家庭牧场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现代家庭牧场是一种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于现代家庭牧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基础设施较完善,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畜群有一定规模,发展稳定,并可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三是牲畜品种优良,有较高的畜群生产力。四是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五是经营管理现代化,可以主动地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安排生产活动。六是收入稳定,生活宽裕,追求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普通牧户相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明显改善。
  经调查,呼伦贝尔市牧区部分牧业大户已经开始向现代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过上了现代牧民的生活。
  
  三、合理构建现代家庭牧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一)从发展现代家庭牧场的内部环境来看
  牧民是发展现代家庭牧场的主体,因此,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牧民是建设现代家庭牧场的前提条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牧民科学文化、适用科技、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牧民发展现代家庭牧场的内在素质。
  在努力提高牧民素质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牧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发展现代家庭牧场的物质基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草场建设方面,每个牧户要拥有一块生态状况良好的放牧场。草原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如果没有了草原也就无所谓草原畜牧业,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永续利用草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观念。保护和建设草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二是推行科学的放牧方式――划区轮牧,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三是提高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减少草原压力。四是加大治理力度,依法管理草原。五是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六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技含量,治理退化严重草场。七是搞好退耕还草工程,顺应生态发展规律。八是鼓励舍饲半舍饲,走集约化畜牧业之路。九是进行人工种草,在适宜农作的土地上种植青贮饲料,以弥补草场面积的不足,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十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引导牧民向非牧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第二,棚舍建设方面,每个牧户要有一处标准化棚舍。目前草原畜牧业大都采用放牧方式喂养牲畜,集约化水平低,而且,在散放的情况下,优良牲畜品种的优良性能很难体现出来。建设标准化棚舍,不仅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可以逐渐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还有利于培育优良品种。
  第三,吃水建设方面,每个牧户要建有一眼深水机电井。草原地区地势较高,打井费用较大,大多数牧民无力支付,因而长期饮用受到污染的河水、地表水,不仅影响了牧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各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四,蒙古包建设方面,每个牧户在生产区要拥有一座适于流动放牧的蒙古包。蒙古包对于牧户来讲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由于草原广阔,畜牧业生产处于流动性,有一座宜于生产和生活的蒙古包十分必要。目前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推行的机械牵引流动宿营房车受到牧民的欢迎,房车以铁皮及复合保暖材料建造,不怕风吹雨打,保暖性能好,内置土式暖气和煤气设备,防潮、防寒、防蚊虫,不仅有利于生产,而且使牧民居住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第五,机械设施建设方面,每个牧户要有一套家用牧业机械。目前牧区大多数牧户使用的牧业机械年代久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急需更新换代。有关部门要研发

出―批适用性强、价格低廉、家庭适用的小型现代畜牧业生产机械,例如,小型捆草机、挤奶机等,满足牧民的需要。
  第六,住房建设方面,每个牧户在聚居区内要拥有一座砖瓦房。目前,牧区大多牧民居住条件简陋,一些牧民还住在土房中,因此,要改善牧民的居住条件,由政府提供多种适宜牧区生活的功能配套的住宅户型,由牧民自主选择确定。鼓励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城市内购买一座楼房,更好地了解现代文明,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第七,信息设施建设方面,每个牧户要拥有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以及一台卫星接收设备。现代化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迅捷、准确的信息,因此,针对牧区通信发展滞后、信息不畅的实际情况及生产流动性的特点,为牧户配备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及一台卫星接收设备,从而加快牧区信息化建设,让草原深处的牧民也能看上电视、听上广播。
  (二)从发展现代家庭牧场的外部环境来看
  第一,改善人居环境,让牧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现代家庭牧场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产物,处在封闭落后的环境下很难得到发展。而我国牧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成本高,文化、教育和卫生处于落后状态,大部分牧户远离现代文明,不利于现代家庭牧场的建立与发展。要改善牧民的人居环境,在牧民聚居区除了通水、通路外,还要把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脑网络等列入议事日程,让牧民尽享现代文明的成果。
  第二,用现代科技武装畜牧业,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家庭牧场的建立和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和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第三,改革体制机制,加强牧区现代流通体制建设、加快推进牧区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牧区草场流转制度建立。畜牧产品流通体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畜产品是否会以合理的价格顺利地卖出,与牧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现代家庭牧场较一般牧户有着更高的投入,在市场上是否会得到合理的回报,关系着现代家庭牧场的示范效应是否能够实现。
  第四,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转变牧区出售初级产品的状况。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与发展现代家庭牧场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我国牧区产业化进程较慢,一般只有一些小企业搞一些粗加工,科技含量低,对畜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对牧民增收拉动作用不强。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加工链条没有延长,创名牌、做大企业还有待培养。所以,今后牧区要通过内引外联,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总之,现代家庭牧场的建立、发展需要牧户及各级政府在未来时期内作出不懈的努力来实现。随着现代家庭牧场的不断涌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将有明显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将有明显恢复,牧民生活水平将有明显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