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专业、优质”农业拓展农民增收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焕来 贾美芹

  摘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各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在许多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环境的等诸多原因,农民增收困难,仅仅依靠传统农业和走出家门打工并没有改变现状。本文从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省农村发展的不同因素,根据实际调查的数据,提出了促进贫困地区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专业优质农业 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过重,是新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全局。千方百计扭转农民收入连续下降的趋势,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般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进城打工可以获得现金收入,直接支持农业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等于增加农业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可以使经营农业的人口收入增多。两方面同时起作用,对促使农民增收、减少城乡差别是极其有效的。从全国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与收人构成有很大关系。在工资性收入高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高,同时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小。例如,我们选3个典型省份2002年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江苏省是发达的省份,农民纯收入为3979.79元,工资性收入1993.74元,占全部纯收入的50.1%;河南处于中游水平。农民纯收入为2215.74元,工资性收入567.07元。占全部纯收入的25.6%:云南是落后省份,农民纯收入为1608.64元,工资性收入286.17元,占全部纯收入的17.8%。同时。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5、2.82、4.50。根据这些宏观数据。似乎可以确定,家庭经营收入的上升空间并不大,促进农民增收的捷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然而,根据我们对河南省洛阳伊川县农村的调查。发现对于一些贫困山区,情况并非如此。
  
  一、外出打工,并没有使农民脱贫致富
  
  我们于2006年12月,采取抽样调查和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洛阳伊川县的两个典型村一老虎窑村和云水村。其中,老虎窑村是全国贫困村,本次调查获有效问卷95份,覆盖人口453人,占总人口(673)的67.31%。人均纯收入(不含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692.56元;云水村有效问卷40份。覆盖人口178人。占总人口(350)的50.9%,人均纯收入(口径同上)1895.72元。从村民外出打工的情况看。老虎窑村常年外出打工的有73人,占劳动年龄内人口的32.2%,而云水村常年外出打工的有33人。占劳动年龄内人口的28.4%,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云水村的户均劳动年龄人口和户均外出务工人口略高于老虎窑村,然而二者的人均纯收入相差了1100元。通过调查其纯收入构成。我们发现二者的差别主要源于家庭经营收入,见表2。
  我们将调查数据同河南省的平均数据相比较,发现老虎窑村和云水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所占纯收入比例均高于河南平均水平,而且越是贫困的地方,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例越高,这似乎和全国的整体情况背道而驰。其中。老虎窑村村民无论是工资性收入还是家庭经营收入都低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但急需提高的应该是家庭经营收入。
  
  二、影响村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
  
  老虎窑村、云水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人均月工资为481.02元和503.77元,其工资水平相当低。这些打工人员中,有五成是在本县工作,其中,以在煤窑、石料厂居多,五成在本县外的城市或者外省工作。煤窑、石料厂对所需农民工技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工资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本县外以至外省打工的村民。则成了我国现阶段庞大的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根据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登记流动人口收入情况仍可以粗略地看到,流动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90%以上,其中有接近45%的流动人口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并且。河南洛阳、甘肃兰州、四川成都流动人口收入较低,月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比重分别占69.18%、67.29%和62.92%。
  老虎窑村、云水村村民文化程度比较低,初中及以下分别占所调查人员的93.68%、84.62%。并且大部分没有受过技术培训。即使到了大都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难以找到中、高收入的工作。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就老虎窑村、云水村的实际情况比较而言,老虎窑村村民面对贫瘠的土地,仅仅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更加难以维持生计,许多村民只得接受一些报酬很低的挖煤、采矿的工作,一年利用农闲时节在附近矿厂干上三四个月,这是老虎窑村村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低于云水村村民的主要原因。
  
  三、发展“专业、优质”农业,是洛阳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路子
  
  老虎窑村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云水村则不同。云水村虽然也是一个山村,但其优先发展了大棚蔬菜、养鱼业,其家庭经营收入远远高于老虎窑村。我们考察了云水村种植有经济作物(包括养鱼)的农户和没有种植经济作物农户的收入情况,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云水村经济作物(包括渔业)给村民带来每人1070.48元的纯收入,每户纯收入增加4763.64元;由于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工资性收入较没有经济作物(或渔业)的农户每人减少641.30元,户均减少2853.79元。整体来说,种植经济作物(或渔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429.18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云水村没有种植经济作物(或渔业)的农户来说。其工资性收入明显高于同样没有经济作物的老虎窑村。究其原因,是因为云水村村民多了一个选择的余地:即有机会在搞家庭多种经营还是外出打工之间做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而老虎窑村的村民劳动力大量闲置,打工成了唯一创收的出路;尽管外出打工的人数不亚予云水村的村民,工作时间和工作收入却相对较低。就本例而言,外出打工,还不如在村里创业。根据农业专家的意见,虽然老虎窑村的自然条件略次于云水村,并且不像云水村那样濒临黄河,可以发展渔业。但因地制宜,可以发展林果业、放牧式养殖业等。我们认为,对于像老虎窑这样的贫困村,与其鼓励村民一窝蜂地外出打工,还不如鼓励村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家庭经营收入,让农民可以在打工和搞家庭经营之间做一合理安排,让那些更加合适的人出去打工,这样才有助于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有助于使村民脱贫。
  
  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要重视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服务“三农”活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养殖业、林果业和高效农业,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如河南省在2005年10月以来。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一位台湾学者曾提出,在未来10多年,大陆的城市化率达到50%-60%就可以了。我们要根据我国发展实际,不要片面追求和攀比城市化的比例和低水平就业的数量,要真正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就业水平,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不仅鼓励农民到城市就业和在本地城镇就业,还要鼓励农民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乡村的方针,组织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帮助农民发展致富。实践证明,在城市化进程中,鼓励和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优化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又一重要途径。
  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增收途径。加快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市场消费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以“专用、优质”为核心稳定粮油等主要农产品面积和产量,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积极稳妥大力推进名优品牌战略,重点发展无公害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注重节本增效、截流增收、科学管理,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把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陶冶生活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确立新型的“农业概念”,开拓新颖的“增收工程”,造就新式的“农业财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