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颖慧 辛红

  【摘要】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时年产量损失率在7%~10%,严重发生年产量损失率在20%以上。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成本低、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生物防治措施,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实用的生物防螟技术。
  【关键词】 赤眼蜂 防治 玉米螟
  
   1.赤眼蜂形态特征
   成虫:雄蜂体黄色,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长,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的长度为翅宽的1/8。在15℃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体黄色,中胸盾片淡黄褐色,腹基部及末端呈现褐色; 20℃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中胸盾片色泽仍为淡黄褐色,但腹部仅在末端呈现褐色;在25℃以上培养出来的雌成虫全为黄色,仅腹部末端及产卵器末端有褐色部分。卵:卵长形,前端稍尖细,后端稍宽大,呈乳白色,长68~100um,大端宽20~30um,小端宽7~10 um,后期的卵近似椭圆形,头尾两端宽度大致相等。幼虫:体长0.39~0.70mm、宽0.18~0.34mm,前端狭小,后端膨大似囊状。预蛹:预蛹前期体前端逐渐宽大,尾端逐渐变细,足、翅芽及外生殖器芽开始出现,内部器官也迅速形成;后期足、翅芽已全部翻出体外,脑芽增大,复眼雏型形成,触角芽也逐渐出现。蛹:体长420~840um、宽210~310 um,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至羽化时呈棕色,头、胸、爪分界明显,头的两侧各有1只复眼,复眼之间有3个单眼呈倒“品”字形排列,其颜色变化与复眼相同,即淡黄-淡红-鲜红-深红色。
   2.赤眼蜂的防螟机理
   赤眼蜂雌蜂在田间找到玉米螟卵后,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在害虫卵内孵化为幼虫,并以害虫卵液为营养,来完成卵、幼虫、蛹、成虫4个生长发育阶段。由于蜂的幼虫发育与害虫卵的发育是相互制约的,害虫卵被赤眼蜂产卵寄生后,卵黄受到破坏变质和缺乏营养,胚胎发育停止,在卵期死亡不能孵化幼虫。而赤眼蜂却以害虫的卵液作为养料,在其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又继续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从而实现以蜂治虫的目的。
   3.赤眼蜂防螟的操作方法
   3.1 科学确定放蜂时间 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适期,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期。
   3.2 放蜂点及放蜂数量的确定 每亩1个放蜂点,分两次投放,第1次0.7万头,第2次0.8万头,即每亩1.5万头。
   3.3 放蜂方法 先确定放蜂垄,再确定放蜂点,由放蜂专业队统一放蜂。放蜂垄的确定:从地边数第20垄为第一个放蜂垄,从第一个放蜂垄向前数第40垄为第二个放蜂垄,依此类推。放蜂点的确定:从放蜂垄地头向里走13m为第一个放蜂点,从第一个放蜂点再向里走26米为第二个放蜂点,依此类推。选好放蜂点后,将蜂卡用牙签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距叶片基部1/3打弯处。
   4.赤眼蜂防螟的注意事项
   蜂卡不能让阳光直射,不能与农药、化肥等有刺激性物质混放;放蜂前5天内玉米田不要喷洒农药;不要将蜂卡直接放在玉米心叶或叶鞘上;放蜂时遇到阴雨天要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雨停后再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