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玉米机械收获障碍因素 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龙春 伍月红 李继文
【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作为中国第二大农作物,无论是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还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饲料需求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玉米 机械收获 主要问题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是玉米生产,甚至整个粮食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我国玉米机械收获蕴藏着巨大的农机制造业和服务业市场,但是, 当前市场上的玉米收获机械产品技术存在着含量不高、质量不过关、服务跟不上等限制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和机械化收获市场的大力推进。
2009年,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的部署,吉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展开了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质量调查工作。历时3个多月,调查在用玉米收获机375台,涉及12家企业生产的14个型号产品。据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分析我省玉米收获机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1.1玉米收获机械市场现状
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达28万公顷,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68.2%。吉林省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整地、播种、中耕以及植保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但收获环节机械化却进展缓慢,成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05年全省销售玉米收获机50多台;2006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超过100台;2007年增加到351台。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拉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推进,我省玉米机收发展速度稳步加快。2008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1400多台,机收面积1.23万公顷,机收水平达到4.1%。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又新增玉米收获机800余台,总数达到2200台,玉米机收率达10%左右。
1.2玉米收获机生产情况
2005年以前,我省玉米收获机生产还是空白。到2009年,全省已有二十余家企业能够生产玉米收获机。由于起步较晚,产品还不太成熟,企业年产量合计100台左右。
2.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2.1调查的总体情况
2.1.1调查涉及12家企业生产的14个型号,调查总数为375台。
2.1.2从产品结构型式看,现有自走式200台,占调查总数的53.33%;背负式175台,占调查总数的46.67%。作业行数在2、3、4行之间的机械分别为105台、145台、125台。所调查机具全部具有摘穗功能,多数具有剥皮功能。带茎秆切碎回收装置的有120台。带茎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有285台,占调查机具的76%。
2.1.3机手年龄30~45岁居多,占调查总数的70.93%;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分别为237人和108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3.2%和28.8%。机手作业年限1~2年的有229人,2~3年的有95人,4年以上的仅有10人。有348名机手上机前经过培训,26人经过专业培训,仅有1人上机前未经过培训。
2.2调查结果综合评价
2.2.1调查了可靠性满意度、安全性满意度、适用性满意度、作业质量满意度、产品服务满意度、产品价值满意度、产品的总体满意度等,其中安全性满意度指数最高,受访者对危险运动件安全防护、安全标志警示作用和使用说明书中安全使用说明三项调查内容,回答“较满意”和“满意”占调查总数的85%以上。然后依次为产品价值满意度、作业质量满意度、产品的总体满意度、产品服务满意度、适应性满意度、总体印象满意度、可靠性满意度。
2.2.2 调查结果总体看首次故障前平均作业时间35.93小时,首次故障前平均作业量151.78亩,作业不到30小时就出现故障的有161台,占调查总数的43%,超过120小时才出现故障的仅24台,占调查总数的6%。可见大多数玉米收获机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与水稻收割机相比,玉米收获机还不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吉林省还未完成本土熟化,因此进入我省的玉米收获机可以用,但问题有很多。
3.1产品自身问题较大
3.1.1个别机型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发动机排气管高温容易引起落在上面的玉米叶着火,个别甚至起动机电线着火;运粮器出杂口和剥皮机下端出杂口堵塞,作业时需人工疏通,人身安全难以保证;车轮的轴、轴承损坏,造成车轮脱落;制动性能不好。
3.1.2有的机型存在设计缺陷 有的机型前割台安装位置阻挡驾驶员视线;自走式收获机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背负式收获机存在重心偏高,不宜在坡地作业的缺陷。
3.1.3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变速箱故障比较多;主传动轴易开焊;链条、皮带经常损坏;钣金和角铁等强度和硬度差,使用中开焊、变形经常发生。
3.1.4作业效果不尽人意背负式机型扒皮率仅60%,自走式机型尽管有二次扒皮设备,扒皮率最多也只能达到80%。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苞叶剥净满意度只有11%,较满意的占27%,60%对苞叶剥净率不置可否。
3.2种植制度的差异造成机具适应性差
3.2.1对玉米行距的适应性差 吉林省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不一,还有一些地方采用间种和宽窄行套种,而多数玉米收获机适用600~650mm的地块。虽然有的企业已开发出不对行机具,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东北垄作玉米。
3.2.2对玉米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差 吉林省玉米一年一熟,玉米穗大、结穗点高、茎秆粗壮高大、种植密度高,对适于一年二熟作业的机具来说,会相对增加收获机的作业阻力,导致断链条、出茬口赌塞等故障,特别是立式摘穗辊,发生堵塞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作业效率。一些玉米收获机的割台高低不能调整,或调整时收穗角度过大,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结穗过高或过低的玉米收获。
3.2.3对玉米含水量的适应性差 玉米含水量是对玉米收获机收获效果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太干、太湿籽粒损失较大。通常我省玉米秋后在地里进行风干,玉米穗下垂,秸秆变黄,韧性增强,玉米收获时掉穗损失较大,秸秆粉碎较困难,客观上给玉米机收带来了难度。
3.2.4对地块的适应性差吉林省在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时,将多数地块规划为500×500米。农户在种植玉米时没有留出足够的行车道,给大型玉米收获机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转弯时间长,影响作业效率。机械压地头的现象比较严重。
3.3售后服务不及时,效果不好
有的企业三包服务不到位,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安装技术指导跟不上。服务人员少、素质低,到用户家装配还另外收费;三包配件不足;配件标准化、通用化率低,价格高;服务态度差;服务效果和服务技术差,无法准确判断农机故障。
3.4机手技术水平低,维护不及时
多数机手没进行专业操作培训,只进行过上机前培训。由于机手水平差,操作不当,大大影响了机具作业效果,作业质量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认可。有些机手是临时雇佣,对机具养护管理意识淡薄,毫无责任心。
3.5收益比低,养机户积极性不高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多数养机户收益比低。60%受访者反映机具作业年纯收入不到1万元,有效使用年限内难以收回投资。大型机作业效率并不太高,辅助时间过长。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对拖拉机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装卸不方便。
4.几点建议
4.1加大补贴力度,缩短投入成本的回收期调动购机积极性,对玉米机收实行作业补贴,据实直接补给采用机收的农户。强调作业补贴与提高机具补助比例相比,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发展玉米机收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的配置性作用。
4.2因地制宜,推广适宜机型在吉林省农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的地块还没有形成规模前,应按照当前我省农民的购买力,选择以小型自走式为主推机型,背负式机型为过渡机型。做到大小机型兼顾,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
4.3严把核心部件质量关对存在有重大安全隐患核心部件质量问题的产品,必要时取消补贴资格。核心部件质量问题与一般部件质量问题有质的区别,这类问题应当尽快解决,组织有关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共同探讨问题机具的解决办法。
4.4强化选型试验和质量跟踪调查玉米收获机是对适应性要求较高的机具。应当通过选型试验,为不同地区合理配置不同机型。质量跟踪调查是全面掌握玉米收获机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质量跟踪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5强化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是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责任。要把售后服务作为产品进入补贴目录考核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作为补贴产品供应商的重要考核条件;加强售后服务人员职业资格的检查和培训;加强售后服务备件和储备情况检查;加强售后服务有偿换件价格检查。坚持卖机与售后服务的并重管理,保证售后服务到位,实行售后服务考核。
4.6加强持证上岗管理工作对机手实行农机从业资格管理,没有职业资格的不能对外作业和不能跨区作业;使机具拥有者、管理者要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使操作者会使用、会调整、会维修保养。
4.7加快农机农艺结合的步伐 建立并形成利于玉米机收的农艺栽培体系、耕作制度和推广普及适宜品种。对品种进行筛选,既要考虑产量又要考虑利于机收的问题。在农艺种植模式、耕作制度上要科学合理定位,保持连续性和长期稳定性,为解决玉米机收问题创造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8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