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小白菜“3414”施肥试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伟夫 赖汉龙 陈幼琪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是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hm2左右,年产蔬菜5万t。黄冈镇不但担负着县城17万人口的蔬菜供应任务,而且通过各种购销渠道,外销到邻近郊县,蔬菜种植成为近郊农民的主要农业收入之一。为保证该地区蔬菜生产,2009年黄冈农技站开展了小白菜施肥试验。建立了小白菜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期为指导配方施肥和建立蔬菜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新厝村,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pH6.17、全氮0.74g/kg、有机质10.5g/kg,有效氮91.04mg/kg、有效磷96.93mg/kg、有效钾60.00mg/kg。该田片交通及排灌方便,是当地典型蔬菜的耕作土壤,为习惯栽培小白菜的蔬菜产区。
1.2供试材料
采用肥料为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和氯化钾(K2O-60%),蔬菜品种为正暑1号白菜。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全国统一的“3414”设计方案,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增加(N2P2K2+有机肥)处理作为对照,2次重复,共30个小区,每小区20m2。“2水平”为当地习惯施肥量,综合以往的施肥经验,设计小白菜的氮、磷、钾“2水平”的施肥量为:N2:P2:K2=N:P2O5:K2O=1:0.2:0.66=10:2:6.6;0水平为不施肥,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1.4施肥方法
过磷酸钙作基肥1次施入,氮钾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施用,分别各占总施肥量的40%、60%。基肥在整地时施用,追肥分3次,各占总施肥量的15%、20%和25%。具体设计如表1。
1.5栽培管理
试验于2009年7月3日播种,7月22日移栽至供试小区种植。7月21日施基肥,3次追肥的时间分别为7月27日,8月1日和8月4日。7月31日行间松土1次,8月11日收获。试验田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除了肥料施用量不同外,各小区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及效益
各处理产量见表2。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7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15处理,再是5、4、6处理。2009年的尿素价格为2.4元/kg,过磷酸钙为1.1元/kg,氯化钾为5.2元/kg,小白菜当时售价为4.2元/kg。产菜量最大及净增值最大的依次是处理4、13、7和5。因此,综合而言,处理7产量最高,投入较少,增收产值最多。
2.2养分丰缺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缺磷处理区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减产;其次是缺钾处理区,比对照减产24.34%;缺氮处理区减产48.41%,缺氮磷钾处理区减产49.74%。磷易被土壤吸附,小白菜的生长期短,对当季施用的磷肥利用率较低,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有效磷为主,所以缺磷不会造成明显的减产。
2.3最佳施肥量分析
对2次重复的小白菜每667m2平均产量与施肥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三元二次的回归方程:
y=624.62+100.07N+-78.77P-4.74K-4.92N2+101.6P2-6.49K2-25.05NP+7.26NK+6.06PK,其F=23.67>F0.01(4,9)=6.42,小白菜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呈极显著回归相关,推算最佳的施肥量为:N:P2O5:K2O=10.75:1.51:6.19=1:0.14:0.58。试验中减去肥款后收入最高、产量最高、净增值较大的是处理7,其每667m2产量为1371.0kg,产值5758.42元,投入产出比为1:38.6;N:P2O5:K2O为1:0.3:0.66,与理论施肥量接近。
3 小结
3.1从移栽至收获,小白菜的全生长期只有20多d,在栽培上,应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其每667m2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0kg、1.4kg、5.8kg,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14:0.58。
3.2用新复极差法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2P(0~3)K2处理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的小区产量达极显著差异,说明适当施用磷肥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磷肥在小白菜栽培中的作用仍不能忽视。
3.3当地栽培小白菜习惯使用N、P2O5、K2O各为15%的三元复合肥,每667m2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15-15)60~75kg,若以3.6元/kg(2009年挪威产)的复合肥价格计算,每667m2习惯施肥的肥料成本在200元以上。氮、磷、钾比例不当,不仅增加施肥成本,而且养分浪费流失、污染环境。试验中净增值较大的是处理7,每667m2肥料成本是145.4元,比习惯施肥节约肥料成本25%以上,此试验结果为小白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了试验依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