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述高层建筑的监理控制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俊斌

  摘要:本文结合高层建筑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从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三线控制和裂缝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监理,保证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推广高层建筑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监理;裂缝;高层建筑
  1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现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配合比试验,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7d∶全湿养护3d∶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不尽然。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将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2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1 垂直度的控制
  垂直度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mm×200mm×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2层及以上施工时,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1)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2)浇筑混凝土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 建筑裂缝的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对裂缝“放”“抗”的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1)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小于450kg/)。实践经验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2)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3)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4)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宽度不小于450mm钢筋网带。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会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4 建筑工程进度的控制
  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但国内外的专家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干扰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现实的条件认识不清;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如设计人员工作拖拉,建设业主不能及时决策;总包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失误;政府主管部门拖延了审批时间;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如战争、骚乱、地震、洪水、工程事故等。做好项目的进度管理,一般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共同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推诿。(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协调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5 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度、三线、裂缝、施工进度控制都是些门类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上仅是本人从监理实践角度对高层建筑的控制提些微薄的观念,望同行对本文不当之处多提宝贵意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4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