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国情,打造绿色生态建筑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提倡,它不仅符合人类今后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给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居住场所。我国供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展望未来,我们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供热系统工艺、设备、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缩小与供热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 节能设计 探讨
  前言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指导思想是在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但在具体选择节能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协调各种方法,以获得最优的节能效果。另外,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对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飘尘问题呈日益严重之势,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暖通空调节能的相关重要途径
  1、排风余热回收技术
   夏季,空调的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新风温度,室内含湿量也低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利用热回收装置对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新风温度和湿度。冬季,排风温度高于室外新风温度,排风含湿量高于室外新风含湿量,热回收装置可以预热和加湿新风。具体做法:在排风出口安装热交换器,排风和新风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间接接触换热;利用排风余热来预热新风(或者利用余冷来预冷新风),从而达到回收排风余热的目的。目前可以采用的热回收设备分为显热回收型和全热回收型两种。
  2、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当天然气为城市中主要的一次能源时,与简单的直接燃烧相比,先由燃气发电,再用发电后的余热供热和制冷,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利用率。这种方式通过大型建筑自行发电,解决用电负荷,提高了用电的.-f靠性,减少了长途输电损失。
  同时以余热的方式解决了供热和空调的能源问题。对于全年存在稳定的电负荷和稳定的热负荷或冷负荷的建筑,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3、热泵技术
   通过压缩机的工作从这些热源中吸取其中蕴藏着的大量较低温度的低品位热能。并将其温度提高后再传给高温热源。
   热泵技术有三大优势:1)它能长期大规模地利用江河湖海、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土壤或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可以把生产和生活中弃之不用的低温热能利用起来;2)它是目前最节省一次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供热系统.用少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将大量的低温热量提升为高温热量:3)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向使用.既可供热也可用以制冷.即一套设备兼作热源和冷源。热泵技术由于能有效地降低一次能源消耗,因而可以减少CO2气体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
  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理论和大量的应用实践都说明。热泵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众对节能的认识问题
   过去公众对节能的了解不够,并且对暖通空调的观点也非常片面。对于一个舒适性的空调系统或者是采暖系统,应当使人体有非常好的舒适性。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空调越冷越好,暖气越热越好。这显然与我们所追求的舒适性空调的观点是相违背的。事实上,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空调采暖的能耗,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的增大,也使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下降,身体免疫力降低。因此,我们要提高宣传力度,改变公众对于传统的空调及采暖的理解,大力宣传和提倡按节能建筑标准和冷热量计量装置收费,提高民众节能意识。
  2、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管理方面。
   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劣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由于得不到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造成建筑系统不仅初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0%。另外,目前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半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行事,采用
  惯用方案或甲方指定方案进行设计、施上管理,由此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最终导致系统无法挽回的后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暖通空调设计项目的管理,可以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如学会等对设计图纸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对未达到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设计严禁施工建造。
  3、新技术的推广问题
   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例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制冷供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是同任何新技术一样,这些新技术在造价上往往偏高,而且使用的地域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并且从技术上讲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因此,对于新的节能技术,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三、应采取的节能设计措施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暖通空调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1、提高系统控制水平,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设计是工程的龙头。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而建筑负荷计算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设计工期短,许多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冷热负荷的依据。往往使得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空调采暖设备偏大,初投资增高。运行费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
   空调系统特别是舒适性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是通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进行的,人体对环境的冷热感觉是这些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空调控制方式仅仅是测控空气的温度湿度,甚至仅空气温度。显然是不全面的,势必带来许多问题,如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小直接、当环境变化时对环境的调控不迅速、人体感到不舒适、空调系统的这种调控方式小节能。热湿环境研究成果的应用,为我们采用新的控制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采用舒适性评价指标即体感指标作为空调系统的调控参数,如采用PMV或SET*指标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控,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控制方法存在的弊病,而且可以实现人幅度的节能,据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可使空调系统在人体舒适的条件下节能30%左右。
  2、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空调冷热源。
   力求实现冷热源的多元化随着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大幅度上升。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日趋加剧。如何合理的选择冷热源,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热源的种类有热电站、热采、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区域锅炉房、小型锅炉等。其中以热电站的能量利用效率为最高;其次如条件允许地源热泵(尤其是七壤型)也在优先考虑之列,可以节能30%左右: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供热式的效率相当于燃油或燃气锅炉;对于锅炉房来说,大型区域锅炉房明显优于小型锅炉。目前在国内常用的空调冷源有两大类以电能作动力的压缩式制冷机和以热能为动力的吸收式制冷机。各种机型在不同的制冷量范围内其制冷性能系数相差甚大,在选用时应对各种机组进行具体分析比较。一般说大型建筑的冷源宜选用能耗比较低的大型机组。另外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地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以谷补峰,减少电力及空调制冷机装机容量,明显节约运行费用。
  3、减少冷(热)媒介输送过程中的能耗。
   可以选用保温效果好的新型保温材料对管道进行保温有利于节能,如采用热水预制保温直埋管等;利用计算机对供暖系统进行全面的水利平衡调试,采用以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为核心的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实现管网流量的合理分配,提高输送能量的效率;选择合适的泵与风机的规格;通过采用大温差、低流速、低摩阻管道,输送效率岛的载能介质和选用效率高、部分负荷特性好的动力设备,可以减少输送过程的能耗,从而提高输送效率,既改善供暖质量又节约能源。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为了追求经济而大力开发资源,这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打造绿色生态建筑,已然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那么空调暖通技术在整个建筑节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应该引起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应当从设计的高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严格遵守节能规范,将节能的思想贯穿于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姜国斌.《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7,(13)
  【2】林茂松.《现代建筑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 2009(18)
  【3】王泳.《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J].科技信息》[J],2009(09)
  【4】张德全.《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09,(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4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