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城市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设计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遵循生态化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原则, 注重自然环境设计, 绿化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筑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大家在关注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已经认识到城市环境质量不仅依赖于城市以外的生态系统,更需要城市内部的生态系统的支撑。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倡建设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强调在满足社会进步和日益增长的人们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地引导和控制发展的条件,以降低对资源的使用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的演变过程, 是对人类社会传统现代化增长模式总结与重新认识的结果。过去数十年来, 我国正在由一个传统形态的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转型与重组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极其形式的更新与变迁。近几年, 我国政府已充分注意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开始采取一些措施, 进一步健全法制, 建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力图在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 生态城市与建筑的设计及实施就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1 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内外的生态系统的支撑。城市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它由公园、河流、森林、农田、果园、苗圃、行道树、广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要素构成,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并非是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可根据城市的大小、发达程度及其所处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地域特征进行分类。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具有大面积水域和绿地的特点,他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7 类:行道树、草坪/公园、城市森林、耕地、湿地、湖/海和溪流。行道树即沿街树,多由硬化路面包围环绕;草坪/公园是指那些由草、大树和其他植被混合而成的需要管理的绿色区域,包括操场和高尔夫球场在内;城市森林是指比公园树林覆盖度更大的需要少量管理的区域;耕地和花园是指可种植和能提供各类食物和花卉的区域;湿地由各类沼泽和低湿地区组成;湖/海是指那些大面积的开阔水域;溪流是流动水体的总称。以上分类系统几乎囊括了城市中出现的所有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中其他地区(垃圾场或废荒地、广场等)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植物与动物群落,但这些系统完全可以包含在上述7 类中。此外,还可增加干河道、护岸树两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
  2生态化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原则
   生态学是1869 年由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的一门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本世纪60 年代以来, 生态学科迅速向其他学科渗透, 形成多种边缘学科, 其中生态建筑学就是生态学概念在建筑和规划领域的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又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复杂系统, 因此, 进行生态化城市与建筑设计, 应遵循以下三个生态要素原则。
  ・自然原则: 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人们提供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资源。面对自然, 要了解构成自然的各种要素的特点, 摸清自然的“底细”,“对症下药”制定具有“持续性”的规划方案,这样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又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经济原则:“城市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和命脉”, 所以城市生态规划应该促进经济发展。当然经济水平提高, 科技实力增强, 反过来也可以促使人们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 区域原则: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生产综合体, 理论家芒福德把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区域, 这个区域是地理要素、经济要素、人文要素的综合体。区域和城市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系统。因而进行城市生态规划, 必须把城市系统和区域生态视为一个有机体, 对这个有机体和它的生态扩散区进行综合规划。
  3生态化城市与建筑的设计
   从本质上讲, 生态城市与建筑设计是一种由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城市与建筑设计中要融入以下观点。
  3.1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出于联合国环境发展署1987 年的布隆兰报告, 中文意译为: 满足当代人需求时, 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基本内容包括: 一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机会均等; 二是当前的发展不损害后人的生存环境。它强调有效、有节制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维持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 保护人类的唯一生存环境――生物圈。可持续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一致的, 即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可持续城市的标准应该是: 减少空气和水污染, 减少有破坏性气体的产生和排放, 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鼓励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鼓励个人作为消费者承担生态责任, 鼓励工商业采取现代技术, 保护工作环境, 减少出行距离, 制定规程鼓励人们遵循符合生态可持续的标准, 提供必要的公共投资, 提供先进技术, 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3.2设计中的生态观
   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 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 这是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内涵。必须了解到, 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 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的基础上, 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协作关系。要实现通过公众参与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良好愿望, 首先应当推动各级政府官员积极加入到环境治理整顿的行动中来。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 生态建筑设计包涵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 这其中首要的是土地利用问题。今后的城市的发展, 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 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 我们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以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这种政策的走向, 就是要认识到, 以人类现有及可见未来的科技水平来衡量, 地球上的资源与能源是有限的。因此, 应当重新整理目前的从资源及能源开发、使用到维护以及利用全过程的运行系统, 使其符合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提倡对其减少利用, 尽量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和无污染能源。
  3.3注重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 确定“生态优先”的原则, 减少人工层次, 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 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3.4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色植物有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杀菌、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防噪防风、保持水土作用, 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功能。除要提高环境的绿化率, 增加绿地面积以外, 还可以向立体发展,向空中拓宽, 采取屋顶绿化, 窗、墙垂直绿化等手段。生态化的城市与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 另一方面它为城市与建筑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也应该指出的是,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要建立一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目标,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 董卫. 关于城市生态与建筑的发展[J ]. 建筑学报, 2000, (7) 1
  [2]陈怀录,滕海峰,斯丽娟.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城市[J].城乡建设,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