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
  
  1引言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还要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建基地、兴产业、强龙头、活流通,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依靠科技,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全面落实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强化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科技体制、机制,龙头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建立良性循环的新型农业综合系统,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弄清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明确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理清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善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2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2.1农业投入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从整体上看,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财政投入为主。尽管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与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仍显不足。特别是财政对农业的切块资金难以满足防汛抗旱设施维修、基地建设、科技推广、项目配套等农业所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些地区农业缺少必要的金融机构和设施的支持,限制了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2.2农产品加工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的态势是好的,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少,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少,企业规模小,设备和技术水平普遍较落后,有的甚至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难以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值水平较低,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虽然各省一些农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应还需充分显现出来,离广泛拥有国家驰名品牌还是有距离的。
  2.3科技应用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
   一方面,尽管各地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与示范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如何运用科技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如何配方施肥、如何抓好病虫害防治、如何运用市场信息调整种养殖结构。这其中固然与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有关,但也折射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确有需要完善之处。另一方面,尽管一些地区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健全了农村服务网络,但仍有很多地方落实不到位,存在着监管不力、钱事脱节、服务缺位的现象,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满足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
  2.4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失地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有的农民宁可土地抛荒,也不愿出让土地经营权,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形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突出名特优农产品板块建设。利用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推进基地连片,把各产业调大调优调强,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区一特色。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服务城乡一体化做文章,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服务型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2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加大现代农业投入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要千方百计努力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建立起政府持续增加投入,群众投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对照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应编制工作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介各地农业项目和农产品,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加入投资行列。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对农民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对社会力量和企业捐助、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要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3.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
   应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各地重点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他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励他们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将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培植出口创汇项目,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外贸出口;对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和创汇企业,金融部门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政府要拿出一定资金给予奖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在资源、资金、人才、市场、品牌等方面的整合,壮大龙头企业,创出各自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3.4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首先,要加强农技推广阵地建设。根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帮助其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二,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积极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把目光转向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开发及加工上面来,促进技术合作,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带动农业走优质高产高效之路。要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全面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重点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第三,要推广农业实用新型技术。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动物疫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化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第四,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使农产品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还符合国际标准。要参照行业、国家、国际标准,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安全。
  3.5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引导鼓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各类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拓展市场、协调关系、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地方财政每年应优先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创造品牌,提高带动能力,对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组织制订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或贷款贴息,各级金融机构要在授信基础上,适当放宽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给予贷款支持。通过各个环节的优质服务,各项优惠政策的有力刺激,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协会服务范围,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
  3.6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搭建好工作平台,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大转移和农业大发展。要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文化中心户和科技示范户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文化科技阵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并引导开展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他们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 柯炳生.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J]. 红旗文稿,2007(02).
  [2] 冯海发. 发展现代农业的几个重点[J]. 红旗文稿,2007(02).
  [3] 陆良华. 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 浦东开发,2006(06).
  [4] 万宝瑞. 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新农村建设始终[J]. 农业经济问题,2007(01).
  [5] 吴方卫. 现代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上海农村经济,2007(01).
  [6] 干经天. 关于现代农业的认识[J]. 上海农村经济,2007(01).
  [7] 孙政才.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J]. 农村工作通讯,2007(01).
  [8] 周宝新,于艳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及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0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