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为例,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遵从场所精神,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的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求证。
关 键 词:场地特征;风景园林;西湖风景区;设计;
1 从场地特征到场所精神
1.1场地与场所
场地的英文是plcae,也就是“场所”的意思,但是场所并不等于任何场地,场地原初是一个纯自然的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人的居住使场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与场地发生了相互的关系,场地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自然和人文处在了共生的体系中,场地由此成为了场所,意义也就随之产生了。因此,场所是具有清晰特征的空间,人的文明、场地、以及人与场地产生的关系构成了场所。
1.2场所的深层含义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对场所有这样的定义,如果特定的秩序(景观,构筑等物理结构)是外在的知觉,现象和经验则是内在的知觉,当两种知觉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时,就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和一处构筑物相遇时或当人处于某个具有景观意义的场地时,场所才可能出现,比如一处寂静无人的园林,就算它具有非常完美的场所性,也不能被称为是完美的场所,而只能说具有隐含的场所性,人对场所的体验才是场所的本质。
1.3 场所的特征――场所精神
场所中原生的自然物体系和人们创造的人工构筑体系相互结合,人们通过构筑场所使自己的法则和意义在场所中得到显现,而场地所特有的自然规律则通过被人的认识而融入了场所。场所的本质特征就是保护和照顾,因此“场所精神”(GeniousLoci)出现了,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表达的正是一种古代人类文明的观念,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场所精神也就是人们在场所中的守护神。古罗马人认为,人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人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为此,他必须依靠守护神,以体会和确证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具有的确定的特征,即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性。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特征和意义,是人们存在于场所中的总体气氛。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气氛,具体体现了场所创造者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人若想要体味到这种场所的精神,即感受到场所对于其存在的意义,就必须要通过对于场所的定向和认同。
1.4 园林的场所精神
园林场所是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由特定地点与其上的特定形式的空间组成。园林场所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园林空间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对于园林场所来说,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对环境进行扫描,通过自身的一切能力进行感知,例如旅游者初到一个公园,通过观察,与原来对这个公园的想象做比较,对周边环境有一个感知的过程,即:准备(心理定势)――观察――感觉――选择――比较――感知――印象。
中国园林意境的体验是通过人的感知和认知,并加入了自身的情感,从而产生了一种“美”的感受。人的感官感觉是相对次要的,心灵上的冲击才是更重要的,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例如拙政园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目的并不是仅仅让人听雨打荷叶的声音,而是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精神空间。因此,园林场所的功能不能仅仅满足人们视觉上,功能上等物质形态方面的要求,而更应该满足现代人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2 西湖风景区的场所特质
场所精神不仅和场所的意义相联系,还和场所的特质有关,它们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意义上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特质则是表现元素相互关系之间的形式属性。场所特质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域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
自然地域要素的体现往往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前面提到,场所是人与自然发生相互联系的场地,因此自然条件是园林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应该认识到,园林与建筑不同,建筑是为人提供抵御自然,寻求庇护的场所,而园林则不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大的时候,园林也越来越需要,自然性是园林的本质。
2.1 西湖风景区的自然地域特征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图3--1杭州市区图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西湖风景区位于杭州市的核心地段,其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平方公里,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西湖自然地域特征可概括为:三面环山,不单调,一面临城,不闭塞;群山低缓起伏而富有层次,使本来水域不大的湖面相应显得舒展广阔,对于低山本身来说又变得幽远深遥;山问水际繁茂的树林,无处不增加西湖的生机。西湖自然环境之美,集中体现在小型的山、水、树林能巧妙、柔和地组合。
2.2 西湖风景区的历史人文因素
在人们的记忆中,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在这座历史名城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湖。杭州西湖历史悠久,不仅钟灵独秀,而且自古以来就与灿烂的文化、英雄的名字、丰富的民俗风情、优美的神话、动人的传说、诗人画家结下不解之缘。人们在欣赏西湖仙姿丽质之时,循着历史的踪迹,寻找历史英雄人物的伟烈丰功,名人志士的萍踪轶事、帝王将相的来去沉浮以及雄伟的古建筑、精美的石窟艺术和碑刻,给人以人文美的感受。
西湖人文荟萃,各代英烈埋骨青山,魂萦湖水;338尊五代至元的飞来峰石刻造像、气宇轩昂的六和塔、白塔、古建筑和梵天寺灵隐寺前的经嶂,都闪耀出人类文明的曙光。历史上众多事件在这里上演,如近代名噪一时的西湖博览会,毛泽东在这里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等。很多重要人物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之中有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有著名诗人自居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爱国抗金英雄岳飞等等。人们把对他们的怀念与崇敬,化成很多传奇流传下来。特别是甫宋建都时定型的西湖十景让西湖以文化的标签深深烙在人们的脑海里。人物、景色、故事既为西湖文化增光添美,又以其蕴含的对生命情感的独特认识而对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深深的影响。
西湖的山水美、建筑之美、花木季相之美、自然性天时之美和社会性人文之美,构成了西湖景观的自然美、人工美和伦理美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3 西湖风景区的现代风景园林建设
3.1 西湖风景区现状环境分析
今日的西湖环湖景区,以欣赏湖景为主,围绕着湖岸线巧妙地安排亭、台、楼、阁、桥、花廊、水榭等,以假山、雕塑、人文景观为中心,以树木花草为主体,采取自由灵活的布局,作开敞的空间组合形式。
南线景区:北起一公园、南达长桥公园的西湖南线景区,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既有着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吴越两朝遗址,又有着襟江带湖的风景优势和鱼米之乡的富庶民俗民风遗存。景区内的南山路,除了有闪亮的西湖文化景点以外,还有许多造型奇特,别具风情的酒吧、咖啡馆,它们和西湖的山水风光相毗,显示出和谐。
北线景区:从断桥开始,入市区,有六公园、五公园、四公园、三公园、二公园及一公园,它们经过改造,用绿色沟通,建成为开放式的湖滨公园。
杨公堤景区:杨公堤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全长3400米,堤上路宽18-24米,中央绿化带两侧车行道各宽7米,堤上建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6座拱桥,桥下可通行小型游船。杨公堤景区内共有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花港观鱼7个景点。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手法的同时,力求发展与创新。在园林布局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仅注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逐步转向注重发挥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强调公园艺术形式的主题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创作手法上注意现代游憩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的园林艺术相统一。在园林建筑上,主要是以继承传统和轻质过渡的形式出现,对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凡是在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古迹、古建筑,严格妥善地保护;对某些名胜古迹有传统精华,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和构筑物,则扬长避短,保留精华,舍其糟粕;凡名不副实的风景点,修建时采取富于传统的形式和格调为主,达到相互协调。在植物配置上,以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为主,即因景制宜,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诗情画意,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
3.2 宏观意境与理景手法分析
从杭州市的自然形态来看,杭州市城市用地与西湖风景区直接相连,不仅如此,风景区局部插入城市用地。西湖三面环山一面城,西湖两面山体(吴山、宝石山)的后方,还是城市用地象一个盆地,座落在周围的山脉和城市之中。杭州的这种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杭州“景市结合”的特点。要在人们的视觉中体现这种特点,就要在景观空间中,使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有机地、协调地融合在一个空间中,交相辉映,互相衬托,使城市建筑的周围环绕着一片茵茵的绿色,使绿野碧水的一方丛生着一派城市的繁华。
西湖山、水、树林巧妙柔和的组合,合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总体而言,西湖风景区的造景手法沿用了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明旨――问名一一立意一一相地――借景一一布局一一细部设计一一余韵一系列设计序列。
西湖风景建筑多是以山水为依托。布局多采用分散集锦式的手法,有的置山岗、跨溪流、借山势、依危崖;有的高居群山之巅,有的深入水际或隐匿于群山幽谷之中。从形象艺术观点来分析,山是重的、实的、静的,水是轻的、虚的、动的,两者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山则有奔驰之势,水则有漫延流动神态,水的轻、虚更能衬托出山的坚实、凝重。水之动必见山之静,形成一山一水,一实一虚,宏丽的建筑与疏朗水景的强烈对比、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美的效果。
4 体现场所精神的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理性中流露出浪漫,是西湖风景区优秀建筑的传统特质,也可以表述为前人经营h居的两种设计思路,两套设计方法。一种是对物质栖居的“实际需要”且“受制于自然物理”的本能应对在营造设计上的反映。其设计方法是当地的气候,土地,水文,植物,景观特征最敏感直接的回应。即一种对“题设”进行分析提出方案,通过“试错”的自然历史选择获得“结果”,再去满足新的“题设”,这样一种往复演进的设计过程。一种是来源于精神栖居的“实际需要”,对美的懂憬,对自由生命的情感寄托。其设计方法是“意在笔先”式的对自然精神的深刻领悟和整体把握,再斥诸于设计表达。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一种人对自然的改造与抗争,后者则体现人对自然的尊崇和欣赏:前者更接近一种自发状态,后者更接近一种自觉状态;前者是写实的,趋向于理性的,后者是写意式的,趋向于经验的,是浪漫主义的:前者是建筑主导的,后者则是景观主导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2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