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我们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标准,而一些现状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市政工程质量得不到提高,市政设施水平得不到提高,本文就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工程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市政工程进一步向功能性、美观性、文化性方面发展,加之改革开放、完善和提高投资环境的需要,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也加大了力度,这些都给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
   1.1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目前市政工程招投标市场多数是“低价中标”,企业成本控制压力日益加大。政府逐步打破地区和部门市场分割,打破所有制的界限,使不少国有市政施工企业失去了当地原有的地方保护。市政施工市场竞争者数量众多,固定成本和市场退出壁垒较高,业主对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权,市政施工企业保本微利已属不易。从市场的正常秩序、良性竞争以及工程质量保障方面考虑,还是要提倡“合理价中标”。
   1.2 建设方多元化、国际化
   以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多是政府投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地引入外资,采用国际惯例操作,这决定了市政施工企业必须适应外部市场的需要,相应改革内部施工管理体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模式。
   1.3 市场化管理不规范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 (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同时,这些工程的投资大部分属于政府拨款,市政工程往往片面的追求进度、工期、形象等,这样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功能不全或其它缺陷,施工质量存在隐患,监督管理部门又很难发挥作用,造成工程质量品质降低,后期使用出现大量质量问题。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引进正规的、严格的审计和监理程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4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够
   近年来,建设法律法规在不断健全,促使政府职能转换,以往市政工程建设具有的时效性、公益性、政府指令性较强、企业经营性较弱的特点逐步弱化,市政施工企业的自主经营不断强化,项目管理的模式得到革新,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存在地方保护和人情大于法律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执行,最终往往导致工程质量缺陷甚至是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每一名工程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自觉的遵纪守法。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
   具体到每个市政工程项目,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实施性施组》编制粗糙、不详。施工单位不甚重视《实施性施组》的编制,对工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现场布置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操作中凭经验行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施工现场混乱、无统一规划的场内道路,材料堆放混乱、机具停放无序等。其后果是材料多次转运、车辆通行不畅、污染环境,影响施工顺利进展。
   1.2技术交底和图纸复核工作得不到重视。一些小型工程甚至省略此过程,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在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有不符的情况,工程停滞或是返工重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按照规范施工单位应该在进场后,参加有业主、设计代表、承包人三方参加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主要控制点进行现场交底、现场标记,对图纸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提出整改,并做好交底文字记录。
   1.3施工测量复测
   市政工程对高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候差1厘米都会造成倒坡,所以施工前必须组织测量人员,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参加,对现场导线点及水准点和各种控制点进行复核、固定。现在有些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过硬,再加上不够重视,忽视了复测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再临时修改坡度,最终的结果就是工程留下“硬伤”,很难调整或维修,给养护管理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
   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2.1材料进场时把关不严。一些工程由于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导致工程屡屡在这个环节上失守。我们应该极力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3)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4)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5)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2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多数企业为了抢工期,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不良倾向。表现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从而导致众多工程隐患,影响工程使用质量与寿命。因此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必行之路。各施工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工程建设质量这个核心,统一思想,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努力在有效工期内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
   2.3 监控制度的缺乏。由于施工企业综合素质差距较大,相当部分单位缺乏专业对口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低,现场施工管理力量不足,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往往会造成工程质量通病不断发生的后果。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健全监理制度,监理必须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工作,同时,市政工程应健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监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岗;再次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各方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其行为。
   2.4 文明施工不够重视。由于市政工程多数是在城市的市区内实施,施工场地狭窄、工作面小、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如车辆通行、行人来往、临街店面、摊点干扰等。使材料堆放、工程车辆通行、工作环境等均受到一定的制约,如不加以认真对待,势必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碍施工操作与进程,并可能产生安全事故。作为施工单位应该认真组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把工作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围挡、扬尘、材料堆放、残土外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施工后的管理问题
   3.1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
   竣工验收主要是对工程的外观、实测实量、内业文件的检验。在初验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要限期整改,具备条件时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可以移交到养护部门。工程验收中应如实认真填写各种表格,履行移交手续,并按规定归档。由业主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总监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市质量监督站、接收单位进行验收及移交。目前,一些竣工设施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移交到管理单位,而业主单位又不具备专业养护技术和设备,导致设施长期失养,降低了使用功能。
   3.2工程总结报告
   工程总结报告应由业主完成。报告是对工程的最后总结,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实施前的概况、拆迁情况、工程竣工的效益、工程建设的参加单位(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施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及大事记、工程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这对移交后的养护管理至关重要。
   结语: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政工程的规模也逐日扩大,市政工程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如何从管理的角度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完善城市功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林文剑.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适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郑玉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简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2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