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迺妮,陈益元

  摘 要:对辣椒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估测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几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株果数与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果肉厚与果长、果宽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宽、果肉厚、单果质量等性状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当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931 9,平均单瓜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842 1,因此,在辣椒育种中,应同时考虑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2个性状。
  关键词:辣椒;农艺性状;相关性;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2-0016-04
  辣椒又名番椒、海椒、辣子,属茄科辣椒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食用,因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各地人民喜爱,所以,有关辣椒育种和栽培的研究颇多。众所周知,在育种实践中,辣椒的很多性状都属于数量性状,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许多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在选择某性状时,如果对其单一性状进行选择,会对其他的性状产生间接的选择效果,且效果往往不理想,故应对多个相关性状综合考虑。因此研究辣椒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密切关联程度,对辣椒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辣椒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期望能为辣椒的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年在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蔬菜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本校园艺课题组收集的10个辣椒品种及10个杂种一代,共20个品系。
  1.2 试验设计
  各品系于2011年2月22日大棚播种育苗,4月1日分苗,5月14日露地定植,采用小高畦栽培,1 畦栽2 行,单行区,株行距为30 cm×40 cm,每小区20 株,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田间管理与当地一般栽培田相同。
  1.3 试验观测项目
  所有观测项目均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健康植株进行测量。X1,叶长(cm),每株各取5片成熟叶片测量,取平均值;X2,叶宽(cm),每株各取5片成熟叶片测量其最宽处,取平均值;X3,株高(cm),测量从地面至植株最高处的距离,取平均值;X4,株幅(cm),测量植株在水平方向最大开展度,取平均值;X5,茎粗(cm),用游标卡尺测量主茎部最粗处的直径,取平均值;X6,果长(cm),每次收获时,每株选取3个较大的果实,共30个果,测量果实纵剖面最长处即果顶到果基部的长度,取平均值;X7,果宽(cm),每次收获时,每株选取3个较大的果实,共30个果,测量果实最粗处横截面的直径,取平均值;X8,果肉厚(cm),每次收获时,每株选取3个较大的果实,共30个果,用游标卡尺量测其最厚处果肉厚度,取平均值;X9,单果质量(g),每次收获时,每株选取3个较大的果实,共30个果测量,取平均值;X10,果数(个/株),全生育期内每小区单株采收的总果数,取平均值;X11,产量(g/株),全生育期每小区各单株收获量,取平均值。对所有数据采用D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从表1可以看出,叶长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果长、果宽与果肉厚也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果长与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果肉厚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辣椒各生长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1~3]。因此,在生产中,如果要对某一性状进行选择,需同时考虑其他性状的影响,不能片面地只考虑某个单一性状的提高。
  2.2 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看,株高(X3)、果宽(X7)、果肉厚(X8)、单果质量(X9)等性状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63 5*、r=
  0.604 8**、r=0.520 8*、r=0.044 3*),每株果数(X10)与产量未达到显著正相关(r=0.791 0),产量与叶长(X1)、叶宽(X2)、株幅(X4)等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时,可通过提高与其呈正相关的性状(如株高、单果质量等)来增加产量,对与其呈负相关的性状则应适当控制选择标准。
  2.3 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果肉厚与果长(r=0.314 3*)、果宽(r=0.199 5*)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大果型的品种果肉较厚,小果型的品种果肉薄[4];单果质量与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8 4**)、与果肉厚则呈显著正相关(r=0.325 7*);表明在生产育种中,可通过提高果肉厚度和果实宽度来增加单果质量;单果质量与单株结果数呈显著负相关(r=-0.296 4*),表明若要提高单果质量,则要适当减少单株结果数。表明单株果数对单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若提高产量,需同时兼顾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这2个性状,不能顾此失彼。
  2.4 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只测定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而通径分析既能研究自变量对依变量的直接作用,也能比较自变量对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了比较辣椒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产量为结果变量(Y),其他性状为原因变量(X),进行了通径分析[5~7],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影响产量的各性状作用大小分别为:X10(单株果数)>X9(单果质量)>X6(果长)>X3(株高)>X5(茎粗)>X2(叶宽)>X8(果肉厚)>X7(果宽)>X1(叶长)>X4(株幅),其中以单株果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0.931 9),虽然因为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削弱了单株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使得单株果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单株果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对单株果数进行直接选择仍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产量的方法[8,9]。   单果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仅次于单株结果数,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842 1,单果质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是0.044 3,达到了显著水平,可见,单果质量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性状,但是单果质量与单株果数为负相关(r=-0.296 4*),单果质量对产量的间接影响为负值(通径系数为
  -0.249 6),使得单果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被削弱,这和魏飞鹏等[2]的结论一致。由此可表明,单果质量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因此在提高辣椒产量时,既要考虑单株果数,也要兼顾单果质量[10]。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果长、株高、茎粗、叶宽、果肉厚、果宽、叶长等对产量也有一定的正向直接效应,虽然相互间通径系数相对较小,但他们通过单果质量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有4个,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顺序是:果宽(0.402 8)>果肉厚度(0.274 3)>茎粗(0.191 0)>果长(0.102 2);通过单株结果数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有3 个,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顺序是果宽(0.418 6)>株高(0.394 6)>株幅(0.183 8);通过其余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均较小。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辣椒单株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2 个性状,单果质量是通过果长、果宽、果肉厚增加得以提高,而单株结果数的增加,则可以通过株高、株幅的增加来实现。因此,辣椒在以单株产量作为选择目标时,选择株高与开展度适中,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比例协调的单株是辣椒获得高产的关键。
  3 结论与讨论
  相关性与通径分析表明,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相辅相成的,也有相互制约的,某一性状的加强常伴随一些性状作用的加强和另外一些性状的削弱。
  试验结果表明,①单株果数与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生产上,需同时兼顾这2个性状;②株高、果宽、果肉厚、单果质量等性状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在早期可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来预测产量高低或提高相应产量;③果肉厚与果长、果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辣椒生产上,可通过提高果长和果宽来加强辣椒果肉厚的选择;④单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与单株结果数呈负相关,表明在丰产育种实践中应注意辣椒单株结果数和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培育不同的高产类型,在高产育种中可通过提高平均单果质量即大果型品种达到高产, 同时也要协调单株结果数与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片面地增加单株果数,且应根据实际情况抓准其主要性状的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来进行取舍;⑤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辣椒单株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为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因此,为获得高产品种,应注重这2个性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何晓鸣,王鸣.辣椒若干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90-94.
  [2] 魏飞鹏,黄玉吉.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4):50-53.
  [3] 李建吾,孙守如,任凝辉,等.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3):244-247.
  [4] 罗英.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J].三明农业科技,2009(1):18-21.
  [5] 李玉华,闫立英.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1):10-13.
  [6] Depestre E. Phenotypic correlation in sweet pepper[J]. Plant Breeding Abstract, 1983, 53(3): 246-249.
  [7] Gomez-Guillamon M L. Correlation between fruit characters and pepper yield[J]. EUCARPIA, 1977.
  [8] 马德华,吕淑珍,沈文云,等.黄瓜若干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5,10(2):34-37.
  [9] 何风华,李明辉.Excel在通径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31-3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42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