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RFID技术在物联网支付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手机拥有率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移动支付在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以交通、日常用品购买、电影票购买等小额支付为代表的应用已经逐步走向规模化。本文是作者基于手机终端的RFID技术在近场移动支付中的应
  用。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支付、RFID近场支付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包含自动识别、传感传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存储以及智能终端等多方面的技术。
   1、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对物品进行标签的技术,主要包含了影像识别(例如条码扫描)、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其中RFID是当前最被看好的技术。在物联网中,自动识别技术主要负责信息的标记。
   2、传感传动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物品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技术主要负责接收物品标签中内容。
   3、网络及通信技术
   网络及通信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全部固定、移动甚至卫星数据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网络及通信技术负责将物品信息及处理信息传送到指定的存储处理单元。
   4、数据处理存储技术
   在物联网中,数据处理存储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信息按照预订的流程规范进行处理,并根据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存储。
   二、移动支付分类
   移动支付是物联网应用之一,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1、近场支付是通过RFID技术进行的近距离支付,主要应用在公交、便利购买等小额支付。2、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支付。RFID是近场支付的重要技术实现手段,同时近场支付和物联网的关联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来说属于物联网的一种。
   三、RFID技术相关
   1、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根据是否需要供电的不同技术分为无源和有源技术,根据无线频率的高低不同,无源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而有源RFID技术主要包括了2.4G和5.8G两种技术。在与手机结合的RFID技术中,主要包含了无源的13.56M技术和有源的2.4G技术两种。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携带标签的物品进入接收解读器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电子便签可(TAG)与手机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或UIM(User Identity Model,用户识别模块)结合,形成RFID-SIM/UIM卡,即双界面智能卡。
   2、IC卡与RFID的关联
   IC卡是RFID系统中用户数据信息的载体,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技术分为接触式IC卡技术和非接触式IC卡技术。接触式IC卡由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进行数据读写。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设备无电路接触、由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例如光或无线电技术)。其内嵌芯片除了存储单元。控制逻辑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这类卡一般用在存取频繁、使用环境恶劣的场合。RFID系统中使用的IC卡就是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目前应用较多。主要分为M1卡和CPU卡,M1卡,是指菲利浦下属子公司恩智浦出品的芯片缩写,全称为NXP Mifare1系列,为可重复读写的多功能卡。CPU卡是M1卡的升级,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中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具有信息量大、防伪安全性高、可脱机作业,可多功能开发等优点。CPU卡可以通过模拟技术兼容M1卡的部分功能。
   四、移动支付技术与RFID的结合
  主要是在IC卡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上,实现方案主要有三种:定制手机,SIMPASS卡和智能SD卡,目前适用最多的是双界面SIM卡。
  1、定制手机
  是将支持移动支付的IC卡与手机终端结合,在手机制造的时候直接将IC卡做到手机里面去,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很快,加之数据初始化的流程复杂,目前定制手机已经很少再适用了。
  2、SIMPASS卡
  SIMPASS卡是双界面卡的一种,它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SIMPASS卡可以通过定制手机或天线组件两种方式实现与手机的组合。
  3、智能SD卡
  智能SD卡技术是把IC卡和存储用的SD卡(相当于手机的硬盘)组合到一起的一种技术,当智能SD卡和手机组合应用的时候,一般情况下IC卡与SD卡组合,若是基于13.56MHZ的SD卡,则天线是通过SIM卡或手机来实现的;若是基于2.45GHZ的SD卡,则不需要天线。
  智能SD卡技术只有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的代表在关注,而且中国移动主要考虑的方式是2.45G,所以目前智能SD卡技术在中国发展缓慢。
   五、RFID移动支付主要手段及方案
   1、13.56M的无源RFID技术是目前近场移动支付的主要手段
  由于中国银行界目前主要采用13.56MHZ的无源RFID技术作为近场移动支付的标准,而且中国银联在2011年发文要求对原银联POS机逐步进行RFID技术改造,改造后的POS机将不仅仅支持刷磁条卡,而且将全面支持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卡近场支付。由于无法得到金融界的支持,且没有国际标准,中国移动主导的2.45GHZ有源技术已经逐步被抛弃。
  2、 SIMPASS卡方案是目前的首选方案
   基于RFID的移动支付有定制手机、SIMPASS卡、智能SD卡三种,目前来看,技术最成熟、市场推广最为便利的是SIMPASS卡。定制手机存在着工艺复杂和手机换代问题,而智能SD卡的天线技术目前还非常不成熟,虽然SIMPASS卡也无法适配全部手机,但是基本能满足现有推广的需求。
   六、结语
   根据咨询公司统计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额约为1630亿美元,预计2010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可达到2600亿美元,而据英国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
   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并在上海、重庆、湖南、北京等10余省开始了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化商用的推广,形成了世博会、上海地铁、湖南移动支付平台、重庆一卡通业务平台等一批成功试点样板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5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