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时代形势、教育方式方法陈旧、情感教育缺失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来自学生、教育者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加强有效沟通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效性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虽然不绝于耳,但青少年的思想同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不能很好地正确树立。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各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部分学校也很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不得不更加强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而且学生也不喜欢政治学科,在他们眼里,它是一门副课,无法和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相提并论。因为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讲的都是脱离现实,大而空的道理,缺乏说服力。但是,为了考试,他们只能勉强去死记硬背。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难以避免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当前“有名无实”的境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时代形势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这些都对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学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的社会组织体系,是专门从事培养人才的特殊单位。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学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中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知识和有益信息的同时,暴力、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他们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蜕变。
   (三)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
   “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靠硬灌和压服来教育受教育者的,单纯的“硬灌”、“传道”式教育,只能使教育对象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上,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方,学校教育条件有限,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网络、电台等)则应用得很少,因此就很难指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然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四)情感教育的缺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育伪君子。”实践中,家长、学校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除了学习之外,在知识面、交往能力等方面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许多农村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类学生往往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和正视自我,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走极端,甚至可能成为“问题少年”。
   二、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初浅的剖析。
   (一) 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自身的学识修养、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他们在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与时俱进,根据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如果只会一味地照本宣科,填鸭式地灌输抽象的理论,不关心社会的热点,不注意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不了解教育对象所思所想,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会变得了无生趣。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教育者,他们习惯了站在三尺讲台上口若悬河地传道,却往往忽视了台下的学生在想些什么,他们最关心和最希望得到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二)教育对象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包括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信仰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理论说教,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作用。不能够把理论学习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践行结合起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资产阶级的价值准则以及黄色淫秽的东西,更使得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解模糊。
   (三)外界环境方面的原因
   要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尴尬之处在于:一方面,它受到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双重重视;但另一方面,它实际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视。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就存在偏差,不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或是本身忙于工作等,无暇关注孩子在这方面的受教育情况;学校囿于“考试、分数第一”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心里上存在的问题,却并不重视。这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它应有的教育效果。社会上,尽管中央或有关部门也经常要求各地、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但很多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三、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马克思一再说“人始终是主体”,重视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就是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满足学生现实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亲和力。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实现从管住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观念转变,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针对学生需要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对其中合理的需要尽量满足。设置学生资助、学习帮助、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指导、服务机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和教育,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帮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渡过难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等。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学校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中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人际环境。校园物质环境的内容很广泛,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操场、教室等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都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它们的直观形象、独特的装饰、高雅的布置,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一幅画、一句名言、一条标语,能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本质表现。通过师生园工的精神面貌、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反映出来。教风是基础,学风是中心。良好的教风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的形成起促进和推动作用。优良的学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品格,磨炼人的意志,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号召式的宣扬。首先要改进教育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网上教育”,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调动受教育者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推广电化教育,发挥闭路电视、有线广播等系统的功用,使现代科技手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倍增器”。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讲起,从其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讲起,把大道理讲深讲透,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必须由“近”及“远”,若只讲个人的小道理,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就容易造成教育的低格调,背离教育的初衷。这就要求必须把“近”与“远”结合起来,把一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性同题同国家、社会建设的大局联系起来,讲清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突显出来。
   (四)加强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沟通
   首先,教育者要注重自身语言文字的表达艺术。一方面,教育者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尽量使用双方都明白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避免语意歧义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艺术,一声真诚的赞美,一句善意的批语,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励学生,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其次,教育者要巧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调整其沟通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而言,面谈沟通可能会使其感到紧张、拘束,不能畅所欲言。因此要寻求其他恰当的沟通方式。比如书信或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等等,这些方法兼顾实时性与间接性,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从而为沟通构建一个新的平台。
   最后,教育双方要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平等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基础,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教育双方在关系上互为主客体关系,在地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要善于换位思考,要真正理解、尊重和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使教育双方实现情感共鸣、思想升华,以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沟通不仅仅是认识、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动地自我学习、自我内化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如果只是教育者苦口婆心单方面的说教,而学生却冷若冰山,没有任何反应,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枉费教育者的一片苦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丁兵.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1).
  [3]王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剖析及思考[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
  [4]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探索,2006,(6):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5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