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与其创新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倾斜及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使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跃上新的台阶。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给予细述了建筑工程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就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的途径和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具体措施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措施
  1、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实际施工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正因如此,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诸多环节及控制途径进行探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隐患的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并深具现实意义。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如下:
   1)质量意识:一些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管建,没有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只看经济收入,不注意自己的品牌和社会效益。
   2)管理机制: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而素质低;施工队不按图施工,不按操作规程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
   3)专业技术:许多施工企业不重视业务培训,职工技术素质低,一些建设单位缺乏工程技术人员,不懂建设程序,盲目修改图纸。
   4)工程造价:招投标实行低价中标法,但应该是合理的低价中标,不是谁的造价低,谁就中标。由于工程造价偏低,施工企业只好对付交工,取点薄利维持企业生存。
   5)承包方式:有的施工企业层层分包、层层克扣,真正到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廖廖无几,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6)建筑材料:建材质量差,把关不严。不合格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造成的质量事故为数不少。
   7)图纸问题:一些设计文件质量不高,无节点图,细部结构和剖视图不全,图纸会审走过场,设计方案无比较,甚至设计文件无审查。
   8)专业交叉处理:由于一些专业施工行业垄断等因素,建设单位无法实行单位工程总包的施工合同,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土建与专业施工队伍的配合上造成很多矛盾,影响单位工程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的面很广,客观的主观的等等,要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系统研究,规范管理,并注重细节,将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和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的具体途径分析
   3.1加强市场管理,增强管理意识
   随着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发展,需要努力实现管理观念上的“三个转变”,即从纵向的封闭式管理转到横向的协调管理上来;从直接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转到抓全行业规划、协调、服务、监督上来;从考虑企业效益转到社会综合效益上来。按照行业管理的跨度和特点,确定、补充、完善管理的职能。制定行业管理办法、技术质量标准、治理通病的规定;负责本地区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工程总分包以及建筑市场的管理。
   3.2建立行业管理的新秩序
   根据行业管理的职能,突出“四个统一”。
   1)统一管理建筑队伍。一是归口管理;二是资质管理,应从“注册管理”变为“资质管理”;三是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
   2)统一管理建筑市场。遵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促进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建筑市场有序进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3)统一管理和监督工程质量。重点强化对建安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坚持一把尺子,有效地行使对工程质量日常检验和管理,促使工程质量提高。
   4)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学习和贯彻,使在法律上保证政府职能的顺利实施。
   3.3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关系到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对质量工作重视的程度,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责任主体单位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并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教育,教育职工认清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低劣是一种犯罪行为。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的关系,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也就没有竞争。
   3.4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规章制度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前提
   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完善施工工艺,质量、原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自觉把好质量关,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材料、构件、半成品经检测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者,下道工序不准施工。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保证监督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①按图施工,设计变更要有设计变更通知单;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③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按规范标准施工,随时完善施工技术档案;④落实栋号管理责任制,实行样板示范引导进行施工;⑤把住材料质量关,经常组织质量检查和中间结构检验;⑥实行质量否决权;⑦及时进行竣工工程回访,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3.5增强科技意识
   建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舍得花本钱搞智力投资,要围绕提高质量,降低物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把精心施工和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技术培训,组织参建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并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
   2)执行规范,严格标准,一丝不苟,分项工程要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按标准检查验收;
   3)坚持样板示范指导施工,每道工序施工要先做出样板,经技术人员检验达标后,全面展开施工;
   4)严格治理质量通病,企业应成立攻关组织,研究制定消灭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3.5抓住关键,严格监督,提高工程质量
   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督,实施扩大监督覆盖面,对每项受监工程都进行严格的核验程序监督,未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其次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企业的质检员实行持证上岗,任何一道工序没有质检员,建设监理单位签署意见不予验收。
  4、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现阶段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与提升质量品质层次的重要阶段;完善行业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工程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每个建设工程质监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确立和稳固统一执法
   将统一执法这条主线贯穿建设工程整个管理流程,涵盖对市场现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工程不良状况的执法查处,充分发挥政出一门、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制衡透明、综合处置、高效便捷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体现统一执法的覆盖面、有效性、威慑力,突现建设工程质量的核心地位,体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指导思想。全方位就是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材料等单位机构的安全质量责任一应俱全;全过程就是招投标、承发包等市场经营行为和安全、质量、材料行为纳入统一执法;全过程就是大小规模工程、高低资质企业、各种类型工程一览无余。实体和行为并举,现场和市场联动,通过统一执法促成工程项目整体的有效监控。

   4.2深化监管措施,提升工程质量监控水平
   发挥项目示范作用,实现现场管理“四个延伸”。由单一现场安全质量向综合执法延伸;由工程实体向参建各方行为延伸;由规范参建各方经营行为向提升各方社会责任延伸;由营造过程质量行为向控制竣工备案后质量责任延伸。突出工程现场质量监督效能。
   贯彻差别化监管原则,集聚力量整治“四差现象”,即差额域(招投标代理、功能性质量通病投诉频繁)、差地区(效县和城乡结合部或部分园区)、差企业(低资质、违规企业)、差工地(事故频发、措施不到位工地)。
   利用统一执法优势,注重过程监管“四个环节”。加强信息的整合采集和应用,加强对不良行为的警示和曝光;加强监管程序,建立“一帐一表一证”,制定查处分离程序和举报投诉处置程序;组织公开讲评,通报表扬批评,提高执法透明度和震慑力;建立相应制度,按照执法实践,提出进一步规范要求,建立相应机制。
   4.3进一步拓展建设工程质量监控模式
   注重梳理质量通病,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要汇集各种形式检查积累的有关质量弊病的事例以及用户投诉的集中点,特别注重住宅功能性质量问题的搜集,组织专题分析,从分类起因、案例分析、现场缺陷、力量配置、技术手段,资源利用、对应措施、监管模式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和思考。围绕确保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和公共安全,引入安全质量融合的综合监管理念,对施工期和使用期事故分类,建筑物基础结构质量和事故的内在联系,不同层面对安全质量的心态分析,寻求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实施有效监控。对墙面、楼板裂缝、屋面、外墙、卫生间渗水等功能性使用质量通病进行分项调研制定对策。
   总结重点监控范例,实施重点工程强势监管。建立立体监管网络,引入监察资源推进和风险管理理念。严格执行“一站两人”到位监控。组织各层次联席会议现场协调。专家适时到位技术把关、分段审核验收。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现场准入实行“黑名单”制度。设置技术壁垒。保证措施前置的做法引伸到其他重点工程。
   坚持差别管理原则,逐步实现多元监管形式。面对投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向,工程建设要素的变化,我们对当前行政监管的模式应当有新的审势思考,突现重点项目的严格管理,实施项目分类的差别化管理。行业监管从原来偏重管企业管实物的直接管理转为管程序管行为的间接管理,差别化管理体现在行政监管上就是应该明确和落实重点监管哪些项目。
  5、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正确处理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期、安全、效果、信誉和市场的关系,抓住影响工程质量的多种因素的关键环节,不断地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科学规范管理,就能够做到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自觉找出主客观原因,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监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军.提升工程质量监管能级[J].城乡建设,2006,6.
  [3]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监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