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建筑结构等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与要求,使得施工质量控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了。本文结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做了探讨,主要从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到混凝土浇注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并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如何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做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1 拌制
在混凝土搅拌时,采用二次投料新工艺(也称为裹砂法),即在改变以往的投料程序,采取先把水、水泥和砂拌和后,再投放石子进行搅拌的新方法。这种搅拌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无泌水现象,混凝土上下层强度差减少,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的集中,使硬化后的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粘结加强,从而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0%左右。当混凝土强度基本不变时,可减少水泥用量7%左右。
1.2运输
混凝土由于体积大,一般可达数千甚至上万立方米,因此在拌制时应尽可能集中拌制,有条件的可采用商品混凝土。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时宜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或沸石粉,以碱少水泥用量和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当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浇筑时,可掺加剂。
每台泵车正式输送混凝土前,应配置1:2的水泥砂浆0.5m3作为润滑输送泵管作用,并在泵车试车正常后方可供料;每台泵车有专人操作,服从指挥台统一指挥,按前台要求放慢或加快速度;泵车出料口出料时,混凝土不得对准墙柱插筋冲击,避免插筋位移。
1.3浇筑
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通过将基础底板进行分段、分条、分层,使混凝土以同一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Φ70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每台泵车出料口设四个振点,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流淌坡度范围,三个振点在钢筋面上,一个振点在二层钢筋之间。振捣时,振点呈梅花形,每点间距不大于50cm,振捣必须及时、到位,不得漏振,振上层混凝土时,震捣器须插入下层混凝土面内5cm。
混凝土表面处理采用二次抹压,闭合混凝土初期出现的裂缝,浇筑后1-2h,开始进行表面处理,先按标高用刮尺刮平,初凝前用木蟹打磨,待混凝土收缩后,再用木蟹施以二次抹压搓平,以闭合收缩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养护。
1.4表面处理与养护
混凝土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养护应有专人负责,并应做好混凝土养护记录。
1.5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的填充材料可采用膨胀混凝土,也可采用比缝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后浇带的宽度为700-1000mm,钢筋可不断,也可断开,后者施工麻烦,但释放应力程度略高。后浇缝可留成平缝,而以留成企口缝或阶梯缝为宜后浇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后浇缝浇筑的施丁温度应低于缝两侧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且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后浇缝混凝土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2.1 混凝土材料方面
根据设计要求,承包单位首先进行理论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配试验后,确认2-3个能满足要求的理论配合比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报送的理论配合比必须附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现场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及其他必须的资料。使用的原材料除材料本身质量要符合规定要求外,材料本身的级配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如粗骨料的粒径级配,细集料的级配曲线要在规定的范围内。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确认其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后予以批准。
2.2 施工前期方面
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汽车泵接水平管进行浇捣。所有商品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提供。如某工程混凝土标号C40,抗渗S8,各个搅拌站在拌制商品混凝土时,统一使用同一种低水化热的水泥,同一种混凝土配合比,粉煤灰的掺量、品种、全部统一,确保到场的混凝土的一致性。
混凝土浇捣前,在基坑边搭设临时混凝土浇筑总指挥台,对现场上的泵车、拌车供料及劳动力高度、混凝土质量控制,浇捣方量统计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有条不紊的指挥控制。同时对现场泵车及混凝土搅拌车进行统一编号,分清混凝土标号,做出标识,以利调度指挥。
2.3 施工方面
强度标准差是反映混凝土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值越小说明混凝土的生产水平越高,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均匀,混凝土浇筑后存在薄弱环节,更加容易由于收敛应力而产生裂缝,另外,保持一定的混凝土浇筑强度,对于防止混凝土裂缝也是重要的,在同等温度应力影响下,开裂多是在抗拉强度较低的混凝土部分发生,并且相邻的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变形相互约束,当抗拉强度较低部分的混凝土的相邻混凝土变形收缩时,就会把抗拉强度低得混凝土拉裂,如果在初始混凝土开始凝固前浇筑完毕,就能避免这种不利结果。
结语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控制管理,要提高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水平,就要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促进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和有序发展。通过质量教育工作,掌握和运用质量控制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觉提高业务水平、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控制能力,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吴子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9(1)
2.尹建江.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混凝土施工控制.混凝土.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