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物资基础,是实现机械化施工的的主要物质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机械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取得施工机械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
  关键字: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机械效率,确保设备安全,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能,提高现场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想结合;日常维护与计划维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然而,目前施工机械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现场施工不科学;机械设备“以修代养”,使用与保养脱节;管理人员经济效益意识薄弱,资源浪费等。
  如何提高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
  2.1主观上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人人有责”为原则,构建一套安全管理体系,这个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规范化、系统化、可执行化,做到权责分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1)培养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应变性。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不了解岗位可能发生事故及防范措施不上岗,要在取得考核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这些仅仅只是对机械操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施工单位在给予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灵活的安全意识培训手段,如在不影响工期的条件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举行技术比武和安全知识竞赛,选拔优秀人员外出学习等,既增强人员互动,又潜移默化地普及安全意识。
   (2)做好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
   这也是间接地要求机械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以安全为前提,渗透到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对施工机械做定期、不定期的“三检”。事实上,工作前检查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序,但是相当多的突发事故恰恰起因于日常检查未发现设备故障及时采取措施。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及探讨,该如何在日常检查环节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日常检查标准化的这个标准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注意。
   (3)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如果说机械操作人员作为执行者和被管理者,那么管理人员(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等)就是指挥者和管理者。在职责权限内,不仅要按法律规定、规章制度施工,而且要时刻把人、机安全放于第一位,更好地发挥上行下效功能。
   施工机械的管理实质上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关系到每个施工人员,每台机械的实际安全,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工作效益。施工单位、工作环境、施工条件等不同,或许会构建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安全管理体系一旦构建完成,就应该作为施工单位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工作环境、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如何变动,它只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效地贯彻落实安全思想,促进人、机结合,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2.2客观上增强施工机械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施工机械的“档案”系统。
   每台机械设备从购买到批准报废都要建立详备的技术档案,以便更好地安排机械的使用、保养和修理。为编制使用、维修计划提供依据。它是机械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和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机械随机技术文件(使用、保养、维修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新增(自制)划调入的批准文件; 机械改装的批准文件、图纸和技术鉴定记录; 机械运转和消耗汇总记录; 送修前的检测鉴定、大修进厂的技术鉴定、出厂的技术鉴定、出厂检验记录及修理内容等有关技术资料;事故报告单、事故分析及处理等有关记录; 机械报废技术鉴定记录;其他属于本机的有关技术资料。 同时,施工企业应根据技术装备规模,设置相应的机械仓库,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建立机械保管、出入库等各项管理制度。
   (2)施工机械资源利用合理化、最大化。
   在建立相对完善的施工机械管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就施工机械的现场管理、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两方面来论述。
   施工机械的现场管理。
   首先要优化选择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工期决定施工机械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使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在机械设备的配套组合过程中,要以主要机械设备为基准,其他配套设备以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尽可能选用综合机械化设备减少选配环节。要注意对选配的施工机械的薄弱环节进行调节或扬长避短,最终达到运行效率最优的目的。其次是对机械设备进场后的布局进行合理化安排。除了充分考虑到流动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的进出口通道,作业场所外,经常性使用的机械设备应该一次性布局到位,避免频繁迁移。再次,根据机械施工计划如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作业计划,各工序协作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等,对现场的施工机械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处理不协调问题。最后,组织施工机械的有序调度。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施工的进度和影响进度的有关因素,统筹安排,合理调节。合理组织机械施工顺序,发挥计划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利用科学的布局缩短施工循环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当故障发生或计划失调时,及时调节调度,解决问题。
   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
   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疲劳、变形、腐蚀等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定期维修必不可少。通常,施工单位都会进行周期性维修、事后维修或者状态维修。不管采用哪种维修方式,都应是适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积极地做好机械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使设备停机损失小,综合效益高,寿命周期费用低。
   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这是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硬性规定,到时必须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不安排人员进行保养。保养的主要形式有:日常保养,月保养,年保养,下场设备保养以及特殊设备保养等,上保养均要参照机械操作保养手册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同时,还有许多新型维修保养方法,如预防维修保养制度,生产维修保养制度以及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保养制度等,施工单位要根据自身条件采用适宜的维修保养方法,建立健全强制保养制度,延长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并谋求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3.小结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施工机械实施现代化管理,建立施工机械的管理体系,完善施工机械的管理制度,在以人为主导的基础上,发挥施工机械的高效率,打造工程的高质量,创造施工单位的高效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0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