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中的材料与材质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材料是建筑的元素,建筑是通过材料得以实现的,任何一种材料都有作用于的感官的材质属性。传统材料的质感特征具有深刻的文化记忆,现代材料的质感特征极大地拓展了建筑表现力。建筑空间的材质设计要跟据人的感知和心理,充分利用材质的故有特性来体现来实现建筑的设计目的。
关键词:传统材料 现代材料材质设计
建筑是人类体量最大和数量最大的创造物,它以其巨大的围合庇护着人们在其中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是建筑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建筑的最根本内容。建筑空间依靠结构、材料等手段而实现,建筑的各个界面通过材料以一定的形式与人们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满足着人的使用功能,同时也满足着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建筑不但以其宏伟而又多姿的外部形象吸引着我们,也以内部空间和人的近距离尺度使人感觉与心理上的反映,从而形成我们审美的一部分。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建筑的宏伟、空间的亲切、场所的高贵等等各种感受,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材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
材料的应用与材质的设计,始终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建筑的材料设计与建筑的平面构成形式和建筑体量空间非常统一协调,现代建筑的材料设计通过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对传统材料构造方式的变化以求建筑空间及形式的创新。使材料的运用和材质设计越来越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设计语言。
一. 材料与材质设计:
1.材料:
“从文明社会开始,材料就成为了我们的文化特征。”人类对于材料的使用贯穿着人类进化的历史。材料是人们从自然状态中提取或经过人工合成的物质,是制成品之前的物质状态。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建筑物主体结构、表皮及每一个部位和造型的原料。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和饰面材料两大类。
物质性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建筑材料从物质结构来分,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两大类。按照生成状态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
材料的另外一种属性是精神性,材料的物质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时所产生各种反映。材料固有的物质属性如质量、重量、硬度、颜色、形状等都会在人们和它的关系中产生对于其属性的一种意识和判断,这种反映就是它的精神性的体现。
2.材质设计:
质地是材料的一种固有本性,任何材料都有作用于的感官的表面质感,材质是材料表面的三维结构产生的一种特殊品质,诸如石材的粗糙面;木材的纹理以及纺织品的编织纹路等。根据不同的建筑空间功能要求,对各种质感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产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丰富组合和符合审美规律的各种形式,即为材质设计。
材料的特性与感知特点:
材料是通过材质设计来达到建筑的目标的,人们又是通过对材料特点的感知来指导材料的运用和进行材质设计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各种材料精神属性和其作用于人们的感官机制进行一些分析。
1.材料的质感特性:
材料的质感所呈现的丰富的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审美特征,从客观上讲,它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它的形式,是无法根据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同时它又很实在的影响着人的主观感受,引起人们不同的审美反映,因而材质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界面以一定的形式与人产生联系,建筑外表材料质感和建筑造型一起对人的宏观审美产生影响,而室内空间的材料更贴近人的微观感受。
2. 对材料的感知特点:
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对人类知觉的研究,“人类有两类知觉器官: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和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和肌肉。”人们在对材质的审美过程中,对材料品质的感知只有通过感觉器官的反应才能起作用,这种反应方式有的直接作用于某一个器官;有的结合各个器官和过去的经验形成综合反映。作用于某一器官的“可分为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两类。触觉质感是三维的,可用手感觉到。视觉质感是二维的,通过眼睛来感受”。对质感形成的综合反映我们称之为综合心理反映。我们在此就这几种代表性的感知方式进行探讨:
视觉提供了我们人类感知世界时信息量的85%以上,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对建筑空间的材料表面各个要素如光、色、图、形作出反映,视觉也对一个空间的综合心理反映起领导作用。视觉具有动态性、广泛性,主动性和瞬间性。它能够迅速对大量的视觉信息作出反映,能够主动扑捉和提炼视觉信息,如:色泽、纹样、肌理、明暗、造型、大小、凹凸等。感受范围的广度是视觉的绝对优势。
触觉是一种信息量有限但是更加本质的感知方式,它的直接性和感知的三维特点使得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触觉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肌理的差异,能够感受到物体稳定性、移动时的重量和力度,还能够感受到它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在建筑空间中,我们在某些时间、地点和某些部位直接接触某种材料所产生的触觉感受将形成我们对这种材料的一种固有的印象――光滑和粗糙、温暖和寒冷、柔软和坚硬、轻盈和沉重等,从而影响我们对材料的判断。
人们在感知物质世界时,往往会同时接受到一个物体多方面的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器官都会行动起来,将物体的形状、颜色、表面肌理、温度、硬度及表现形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使人对这个物体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加上以前对同类事物的感知经验就形成了对此物的综合心理反映。所以说如果视觉和触觉都是此时对具体物体的感官反映,那么综合心理反映则是各个器官的感知和过去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用建筑材料的质感特点:
建筑材料是材料运用最基本最大量的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材料使用的经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的主体进入到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并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石材的运用之于古希腊古罗马;钢筋混凝土、钢铁、玻璃的运用之于工业革命。在当代,材料学的巨大进步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新型材料,使得当代建筑呈现出无比丰富的面貌。无论是古代和现代,成功的运用材料都离不开对其性质的正确认识和特点的准确感知。下面我们尝试从人对材料的感知特点方面对不同时期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材料进行简单描述,以便为我们在后面对材质设计的阐述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中,我们应该将其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种:
天然材料有:
木材在视觉特点表现出一种不同色阶的温暖色调和自然肌理;在触觉上,它具有温和的、软硬适中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合适的重量,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木材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亲切、温馨、自然的,这来源于我们进化历程中对于木材的愉快记忆。
石材在视觉上呈现出丰富的色泽、肌理、纹样,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表现出从不同形式。触觉上,它坚硬、冰冷、有重量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可加工性。石材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上,具有持久、稳固、厚重、坚定等品质,从毛石的粗犷、自然到抛光石材的光洁、华贵,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材料特性。
人造材料:
混凝土给人以自然、质朴无华的视觉印象,它的形态和色彩也可做无穷的变化。混凝土在触觉上能够表现出雅致、自然、细腻的效果,也可以体现出粗犷的力度。混凝土是一种内容丰富多彩的材料,它可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渲染各种特定的气氛,添加特殊的添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呈现特殊的色彩以及质感。
钢材在视觉上呈现有板材的平整、线材的挺拔、抛光材料的明亮。从触觉上可以体验到坚硬、重量、冰凉、光滑和粗糙等各种感受。钢材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坚硬、牢固、有力和现代感。
玻璃在视觉上有透明和半透明的、有彩色或无色的、有的晶莹剔透、有的诗意朦胧;从触觉上可以体会到光滑、平整、精确、坚硬等。在玻璃材质给人的心理感受上,有神秘、变幻、清澈、优雅的感觉。
除了传统材料在继续延续着它们的高贵地位,各种新型材料的种类也层出不穷,我们可以从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的各种流派的新建筑中感受到材料的深刻魅力,成功的建筑无一不包含着对材料特性创造性诠释,如: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德国慕尼黑安联足球场整体覆盖了ETFE气囊的足球场的夜晚变换灯光效果使它成为一个令人激动的体育场馆。
由伯尔和帕基宁设计的北欧五国驻柏林大便馆。采用了大面积的铜绿色铜板作为建筑外立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象。
弗兰克・欧・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以钛为主要饰面材料,其特殊的金属光泽、凸凹不平的金属皱褶配合自由的体块,使建筑如同天外来物。
建筑空间中材质设计的原则:
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师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空间,似乎任何一个新颖的设计都有实现的可能性,材料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在建筑设计中成为重要的手段。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同样建筑材料的不同造型方式带给建筑形式的变化可能比建筑形体变化带来的更加醒目。
在建筑设计中除了传统的语言外,建筑师有必要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及构造方法,使对建筑材料应用成为我们丰富的设计语言,从而设计出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建筑作品。
1、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材质设计:
室内空间的材质设计应当符合人对材质的感受,并充分利用材质的故有特性来进行设计。应该关注以下一些材料特性:
材料的软硬强度:从柔软的织物到坚硬的玻璃和金属,其触觉感有极大的跨度,同时也形成了这种材料的心理特征,在建筑空间的材质运用中,应当充分体现各种材料不同的软硬特性来实现设计的要求。
质地的细致和粗糙: 材质从粗糙到细腻的丰富的变化,既作用于人的视觉也作用于人的触觉,合理地运用会产生从粗旷的风格到精致的品质等各种材质感觉。
纹样和肌理: 材料不同的自然形态和物理属性以及现代加工工艺,形成了材料丰富的纹样图案和肌理质感,这些纹样和肌理在材质设计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色彩与明度: 材料的色彩谱系无比丰富,它主要依靠视觉形成美感。明度也是由视觉来感知的材质特征,各种材料表现的由明亮到深暗色,材料的巨大张力为建筑空间的材质设计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各种可能性。
根据材料的审美规律进行材质设计:
当建筑的基本形式相同时,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材料构造方式能够给建筑带来丰富的形式感。在当代,对于传统材料的使用往往采取新颖的方式,而对于新型材料则充分挖掘它的潜力。但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型材料,在材质设计中都需要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
比例:不同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的材料在材质设计中可采用不同大小和比例关系进行搭配,一般以大面积的材料作为主要基调,小面积的材料作为补充,使得建筑材料的运用富于变化,合理的比例会产生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建筑形象。
对比: 不同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的材料在材质设计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对比或并置处理,既可以选择相互邻的材质并置形成和谐的效果,也可以选择相对的材料形成强烈的对比;既可以选择平面材质的色彩对比,也可以选择凹凸的材料形成立体对比。
协调: 可以采用相同和近似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的材料在材质设计中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形成大范围的协调和整体效果。现代建筑的材质设计都可以看到注重整体协调度特点。
节奏:在相似和不同色彩、肌理、形状、质地、大小的各种材料的材质设计中采用协调、对比、重复等各种手法形成一种材料质地的节奏感,使建筑空间具有韵律节奏的美感。
参考文献:
[1](英)韦斯顿著,材料、形式形式和建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美)奥赫达编,建筑元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褚智勇主编,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匈)谢拜什真著,新建筑与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美)朱瑞克编,建筑表皮: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设计元素,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