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作业人员生命以及企业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组织设计内容,进而具体提出了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可以为施工现场安全作业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设备以及照明等均需大量用电,必须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来满足施工用电需求。由于施工现场的条件比较差,临时性以及可移动性强,对电力负荷的要求比较大,因而对工程施工的电力安全供应要求更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忽视安全用电管理,极易造成电气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制定合理可行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用电组织设计
1.1施工现场勘测与电气平面布置
在工程项目中,用电设施的安置应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对施工现场详细勘测,熟悉建筑物具体的位置,待建工程与已建工程的管线联系,对地形进行测绘,明确地下上下水管线或其它管线的具体布置。对工程项目周围的外电架空线路,外电线路电压等级以及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进行详细了解,确定电源变压器,电源进线以及总配电室的布置情况。之后依据施工总平面图中建筑工程数量、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材料加工车间布置,施工人员居住宿舍、项目办公室的位置,综合分析确定总配电柜内的供电回路布置,进而确定电箱、开关箱以及移动配电箱的数量,根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施工照明确定分配电箱回路数,根据设计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查清用电机械设备的数量及用电容量。各项基础信息明确后,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制定总配电室、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的位置,然后根据电缆线路以及勘测情况确定电缆埋设及总体布置方式。
1.2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力负荷,负荷计算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供电线路,供电装置以及电压变压器,发电机中的电流与功率计算。施工现场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首先确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设备容量与计算负荷,之后进行用电设备组的用电负荷,最后计算配电控制室的整体计算用电负荷,采取由用电机械设备开始计算,进而供电装置与供电线路,最后是电压变压器的方式计算。
1.3变压器的选择
根据上述的负荷计算结果,如果低压供电可以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则无需安装供电变电压设备,如果施工用电量较大,施工现场供电设备难以承担,必须箱当地用电部门提出申请,就近结合高压供电电网安装电压变压器,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
1.4施工现场配电线的选择。
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主要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室内配线三种。对于配电室,还应设置配电母线。对于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者铝线。由于铜导线的电气连接性比较好,电阻率较低,有利于降低线路电压损失,但是成本较高,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铜线。严禁使用裸露的导线。导线的截面则是根据供电线路的负荷计算,绝缘导线允许温升,初步确定,之后结合线路电压偏移以及机械强度规范,按工作制校验,从而最终导线截面。
1.5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的选择
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等部分组成,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箱体应采用冷轧钢板或者其他阻燃绝缘材料加工而成,为了确保工地用电安全,配电箱必须可靠接地,并设有漏电保护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应大于1.2c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应大于1.5cm,箱体表面应经过适当的防腐处理。
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2.1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根据相关施工安全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或者TN-C-S等保护接零系统。其中T代表电源的中性点接地,N表示设备外壳接地,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TN-S方式供电系统是将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TN-S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存在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存在不平衡电流,专用保护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 PE上,安全可靠,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TN-C-S方式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TN-C 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 TN-S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做重复接地,分出PE专用保护线 ,需要注意的是PE保护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另外,对于供电系统设置,严禁将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混合连接,这是因为如果外壳接地的设备由于碰壳,造成事故电流不能熔断熔体或者电器保护装置不能动作时,设备外壳就会带有电压,使整个中线的对地电压升高,于是造成其他接零设备的外壳同样产生对地电压,带来危险。
2.2施工现场配电控制
在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必须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用电设备处照明箱外必须具备各自的专用的开关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杜绝同一开关箱控制多台用电设备的现象。总配电箱应设置在离供电电源较近的区域内,分配电箱布置在负荷以及用电设备集中的范围,分配电箱距开关箱距离控制在30m以内,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间距宜小于3m。对于配电箱的漏电保护须定期检查其灵敏可靠,对于三个及以上回路出现的配电箱,电源端须需要设置隔离开关。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停用时间较长,或者大电流短路掉闸的情况,必须再次重新检测可靠性,各项技术参数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施工现场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主要指独立于施工现场之外的固有供电线路,一般情况下,外电线路多架空线路,也有的为地下电缆。因为外电线路的位置已经固定,所以在施工现场,必须与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或者采取相应的屏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中因碰触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外电线路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如下表所示:
2.4施工现场用电防雷与防火保护
施工现场防雷应该首先明确各机械设备是否在邻近建筑设施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内,如果在防护范围之外,必须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以免直击雷或者雷电感应造成破坏。对于机械设备的防雷引下线可以通过其金属结构体,但需要注意保证电气连接,此外,防雷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合格,导线连接一般采用双色线并附加接线端子,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设施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均要小于30Ω。施工用电安全还应考虑到防火保护,在施工现场应及时清除电气设备以及线路附近的易燃物,或者通过阻燃隔离进行防火防护;不对于变压器、发电机等供电设备场所,严禁各种烟火,对于电气设备位置集中区域,必须配置用于电气火灾灭火的的灭火器材。
2.5施工现场照明用电
施工现场的照明用电必须按规范要求配备专用的照明配电箱,施工现场所有照明电源必须从照明配电箱内接出。对于施工现场的外界固定照明灯具,控制器安装离地距离大于3M,室内灯具距地安装距离大于2.4M。所有照明电源线必须穿管保护,按永久工程明敷要求设置,要求配件齐全。地下室以及楼梯等临时照明可以采用36V低压电源供电,低压变压器一般多选择双绕组变压器。对于停电后必须撤离施工现场的作业,必须按照要求设置应急照明,照明灯具的外壳必须作好保护接零。严禁使用花线或者护套线作为施工现场的照明线。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1)加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管理,首先对于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与审批,应制定合理可行的制度,并建立相对齐全的的用电技术管理档案。档案主要包括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资料,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资料,电气设备的测试以及调试记录,接地电阻测定以及定期检查记录,用电设备维修工作记录等。
(2)建立技术交底与安全检测制度。在施工开始之前,向施工现场的专业电工以及各用电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交底,使其明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以及施工用电的注意事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安装结束后,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主要进行接地电阻,电气绝缘电阻值以及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方面的测试,以便于实时监测临时用电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建立安全用电的维修与拆除制度。在施工现场,对各项用电设备应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保养工作,对于各项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表,对于维修时间地点,维修的设备及故障原因,技术措施与处理结果、维修人员以及检查人员作出详细的记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待工程结束后,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统一拆除,拆除前制定拆除方案以及拆除作业安全保护措施。
(4)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对设备的操作人员、监护维修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管理奖惩措施。通过建立安全检查以及评估制度,对于施工企业以及项目部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电工以及用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定期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安全作业。
结语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用电组织设计,可靠的供电配电设备,科学合理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技术管理并重,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才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西庚.对重复接地电阻有关问题的分析[J].建筑电气,2005,(02).
[2]卢凯.浅谈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 2008,(01).
[3]邹文施工用电常见的安全隐患、原因及改进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08).
[4]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