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述高层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设计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给排水设计是高层住宅小区的重要部分,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区的使用功能室内给排水设计,就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给排水设计师应当以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来综合考虑室内给排水设计,使室内给排水设计达到科学、经济、美观等效果,给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就论述了高层住宅小区室内的给排水设计。
  关键词:室内给排水:给排水设计;措施
  1住宅的用水量标准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1.1住宅用水量标准
   随着住宅洗浴设备的完善和改进,日用水量亦大大增加,如用原来的用水量标准已不能
  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在工程建设中可根据住宅类别,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参照规定数据进行设计。
  1.2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第3.6.4条给出了住宅建筑的生活给水管的设计秒流量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值得讨论的是每户设计用水人数《规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每户设计用水人数的选定,根据调研及有关的设计资料,本人认为每栋别墅设计人数可按5-6人计算,普通住宅每户设计用水人数可按3.5~5.0人计算。
  住宅小区室内给排水的设计要点
  2.1厨房、卫生间的给排水设计
   新设计的住宅楼应采用同层排水方式,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横管在本层套内与排水总管连接,一旦发生需要维修和清理疏通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其优点是:①房屋产权明晰:卫生间排水管路系统布置在本层住户家中,管道检修可在本户内进行,不干扰下层住户:② 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因为楼板上没有卫生器具的排水预留孔,用户可自由布置卫生器具的位置,满足卫生洁具个性化的要求,开发商可提供卫生间多样化的布置格局,提高了房屋的品位:③ 排水噪音小:排水管布置在楼板上,被回填垫层覆盖后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从而排水噪音大大减小:④ 渗漏水机率小:卫生间楼板不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越,减小了渗漏水的机率,也能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一般同层排水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2.1.1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异味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2.1.2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箱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箱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箱: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箱。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箱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注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
   (2)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物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应与建筑专业人员共同协调,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2.2 地漏的水封设计
   传统钟罩式地漏的水封容易挥发,常常造成下水道异味和排水口溢出的液体进入室内,形成室内污染。所以在给排水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 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 mm”。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 cm,满足不了水封深度的要求。另外,居民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极易在管内负压作用下被破坏,异味进入室内。因此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置地漏。
  2.3排水塑料管道降噪音措施
  传统的排水管道一般使用铸铁管,但由于铸铁管容易锈蚀,水力条件差,易堵塞,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国家正大力推广使用塑料排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较,塑料排水管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及水力条件好,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目前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 P V 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芯层发泡U P V C 管道和UPVC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音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在室内排水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超级静音排水管,要尽量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以减少对居民用户的噪音污染.超级静音塑料管道安装时还要注意搬运和安装管道时应避免碰撞到尖锐物体.以防管道破损.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油漆等有机污染物与管材,管件接触。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一定要临时封闭好,以免杂物进入。
  2.4 管位设计
   在进行管位设计时,为达到建筑美观,往往要求雨水立管不可走外墙面。这就造成雨水管为走在室内不得不穿越顶板走在卧房、客厅内,这样做常会引起业主的抱怨,甚至要求退房。所以做住宅设计特别要注意,在满足建筑立面美观的同时,尽可能不要将雨水管道设计在分户门以内的客厅、卧房或书房内。如果卧房或客厅的上部是露台或阳台,那么该部位的露台或阳台排水最好采用侧排水,避免排水管穿越顶板明露在室内,因为阳台的面积较小,雨水量有限,采用侧排式地漏,是合理的。
  2.5 空调冷凝水排放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无组织排放凝结水容易引起上下楼层居
  民纠纷,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数住户的生活习
  惯,预留空调板并设计凝结水排水管,可在预留空调外机位置旁设置冷凝水排水管,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可直接接入雨水井.排水立管选用PVC―U排水管de40.在每层空调室外机处预留排水三通,便于空调机排水软管直接接入。
  2.6 坐便器排水口位置设计
   目前坐便器的型号规格较多,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不同,设计施工中应选择合理的位置
  以便适应多数居民的要求。否则完工后很难改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问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综合多个厂家的产品样本,排水口距墙面的距离为300~410mm,考虑装修前距墙面的距离宜为350~460mm,住户反映较好。另外,施工图低应有各种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

  3热水系统
   住宅楼热水供水方式有以下几种:以整个小区为单位的小区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以小区每栋楼为单位的小区分散式热水供应系统,以每户为单位的分户热水供应系统。目前高级住宅多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集中供热系统也是住宅档次的标准,普通住宅多采用分户式热水供应系统。集中供应热水系统采用锅炉、市政热力管道、中央空调主机余热。集中热水系统要求在用水点随时取用温度、压力稳定的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是集中热水系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采用与给水系统相同的竖向分区,并由相应的给水系统供水才能保证各用水点的冷热水压力均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各分区冷水和热水系统不能共用减压阀,须分别减压后供给。集中热水系统要采用机械循环系统,配水干管、立管和分支管上部可设置相应的循环水管道,保证每个住户随时开启龙头就有热水。分户式热水供应系统多采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等方式供热,每户设一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同时在给水管上预留接口、设置热水用止回阀,防止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水倒流入给水系统内。
  4实现小区的智能化管理
   小区给排水信息的采集管理。小区内通过远传水表采集各种水量信息, 反馈到计算机管理系统, 实现远程抄表。还可对各楼的水压信息通过远传压力表实现适时采集监控,采用遥控阀门, 由计算机显示阀门的启闭状态等。小区给排水系统计算机网络控制管理。居住小区内各种水泵, 水处理设备, 阀门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远程操作控制, 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减轻物业人员日常管理维护的工作量, 使管理更科学。将小区内各种给排水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模拟系统, 同时与各种给排水系统设备建立联系, 适时跟踪显示各系统的运行状态, 出现故障及时报警, 由物业管理人员处理或设置程序, 启动事故处理方案快速控制和处理事故, 也可对系统事故原因进行快速诊断, 增强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住户服务。
  5 结束语
   如今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住宅建设的水平也应跟上居民的住宅需求。高层住宅小区给排水管线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小区的各类公共设施能否正常运行。作为给排水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遣水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 5―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郑卉.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3):94―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2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