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型电镀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镀是指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其作业过程因涉及强酸、强碱、氰化物等多种危险化学品,因此危险程度较大。本文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镀 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对策措施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就必须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由于我国电镀产业低、小、散的现状,电镀企业事故频发,给人员生命、财产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电镀企业的安全应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对电镀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辨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中毒
  1.1 电镀液配制、储运及电镀生产检修过程导致中毒的因素
  电镀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氰化物,作业人员在配制含氰镀液、向镀槽中添加氰化物等作业过程中以及在剧毒氰化物的储存及搬运过程中,均存在作业人员接触剧毒品,导致人员中毒事故的危险。
  电镀车间在电镀生产中需使用酸类物质,氰化物和酸互为禁忌物,氰化物和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如作业人员在配制镀液时混用禁忌物,或者电镀过程中镀件酸洗后,在水洗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含氰电镀作业等,将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死亡事故。
  1.2 镀件喷漆、烘干作业可能导致中毒的因素
  电镀作业常需要对镀件经行喷漆,镀件喷漆、烘干作业过程中使用的透明漆、平光雾等均含有大量的溶剂二甲苯,二甲苯具有毒害性,在喷漆、烘干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场所通风不良,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也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1.3 电镀废水、废气、废渣可能导致中毒的因素
  对于采用含氰电镀工艺的企业,电镀过程产生的三废具有较大毒性,人员接触可导致急性中毒事故。未经有效处理的废水、废渣、废气泄漏到环境中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事故。
  2.灼烫
  2.1高温灼烫
  电镀作业常采用热空气对镀件进行干燥。某些企业涂层烘干室内温度可达120℃,水烘干室内温度可达140℃。烘干室采取连续式作业方式,刚出烘干室的五金件表面温度较高,人员接触会导致高温烫伤事故。
  2.2化学灼烫
  电镀生产作业过程使用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以及氧化剂,上述化学品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遵守作业规程、野蛮作业、劳保用品穿戴不全,或盛装上述物品的容器、设备质量存在缺陷,密封不严,进而导致腐蚀品或氧化剂泄漏之后直接接触人体,会导致灼烫事故的发生。
  3.火灾爆炸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镀件喷漆所采用的透明漆、平光雾等物料的火灾危险性是甲类。在喷漆、涂层烘干过程中存在着油漆及有机溶剂蒸气在受限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危险,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电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易爆的电镀废气,如氰化氢、氢气等。如果车间和镀槽未配备排气系统或者排气系统不能有效工作,易燃易爆的电镀废气在车间内积聚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腐蚀
  电镀工艺使用多种酸、碱腐蚀品。电镀生产过程中还会释放酸性废气。作业人员如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作业规程作业,劳保用品穿戴不全,或电镀设备、管线以及建构筑物未采取防腐蚀设计,造成作业人员与腐蚀品直接接触,则会发生腐蚀事故。
  二、安全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电镀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对其技术及管理方面可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总结如下:
  1.安全设施的更新与改进
  电镀企业安全设施要不断更新与改进,应及时了解和获取国内市场上同类生产装置所采用安全设施的最新信息,积极进行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应加强对安全设施的检测、维护及保养工作,确保各类安全设施正常工作,在生产中发挥安全保障作用。
  2.安全生产条件的完善与维护
  电镀企业应不断完善各项安全条件,安排专人负责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更新和使用监督工作,确保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针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按《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进行储存、运输、操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及时修订安全规章及事故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应急预演练,重视职业危害防护,确保长周期安全生产。针对剧毒化学品,企业应做到专库储存,并在落实“无双”管理制度。
  3.主要装置、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
  主要设备、设施要加强日常维护、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及时修理、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设施,防止因设备、管线泄漏,静电接地装置损坏等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电镀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台账,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安全管理人员
  电镀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组织保证。
  5.其它方面
  电镀企业应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与各项安全检查,务必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委托具有危险化学品专业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要严格预防禁忌物的混运、混储,避免火灾、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应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每隔三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修订,保证预案的有效性,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等以加强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 结论
  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中毒、灼烫、火灾爆炸和腐蚀。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电镀企业的生产、原辅材料的储存等多个方面。企业可从安全设施的更新与改进、安全生产条件的完善与维护、主要装置、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 上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9.
  [2]王建平.电镀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防护措施.科技致富向导.2012-29.
  [3]项卫. 电镀与环境健康安全.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1.
  作者简介:胡江海(1982-),男,安徽怀宁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危化行业的安全评价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62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