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企业计算机机房的特点,通过对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与软硬件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企业基本情况特点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企业 计算机信息系统 维护
1 企业的IT运行维护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1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的管理,并使这些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通过定期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日志,并及时解决潜在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各设备的性能、安全、稳定性都处于最佳状态。
1.2应用软件系统的管理
应用软件系统的管理要根据软件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网络版的防病毒软件,需要定期检查病毒库的更新情况;对本单位已建成的业务软件,则要求软件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业务办理的需求,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加强对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如在系统功能修改
过程,要有软件需求更改申请流程,以确保需求的稳定性。
1.3系统管理
确保在异常情况下,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需制定各应用软
件系统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根据各系统的使用特点、重要程度、使用范围制定相应的数据备份策略。需要经常对备用系统的程序文件是否与系统一致进行检测,并对数据备份情况进行跟踪。
1.4日常工作管理
建立故障解决、相关知识积累与共享的运维知识库,提高运维工作人
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为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从管理制度上调动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IT运维部门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需要经常向领导汇报维护工作的
情况,加强领导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值息系统维护的主要重点
2.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者业务发生变化,都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程序进行维护。程序的维护主要是通过改写一部分或全部程序来实现的,通常都是在原程序基础上修改。修改后的原程序,必须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在程序首部的序言性注释语句中进行说明,指出修改的日期、人员;其次是注意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填写内容包括:所修改程序的所属子系统名、程序名、修改理由、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和修改日期等。同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程序的维护不一定是在发现错误或条件发生改变时才进行,效率不高的程序和规模太大的程序也应不断地设法予以改进。
2.2数据和代码维护。数据维护需要由专人来负责数据的维护,主
要负责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定期生成数据字典文件以及其它一些数据管理文件,同时负责在硬件故障排除后,数据库的恢复工作等。当用户环境变化,原有的代码已经不能继续适应新的要求时就必须对代码进行变更。代码的维护包括新设计、添加和删除等内容。当有必要变更代码时,应有现场业务经办人和计算机有关人员组成专门的小组进行讨论决定,用书面格式写清并事先组织有关使用者学习,然后输入计算机并开始实施性的代码体系。代码维护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使新的代码得到贯彻实施。
2.3文档维护。在进行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护后,要及
时根据维护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保持与系统的一致性,给以后的维护打好基础,同时要对所进行的维护内容进行记载,内容主要包括维护工作的内容、情况、时间、执行人员等。
2.4硬件设备维护。硬件设备维护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护工作也要由专人负责,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杀病毒工作,同时要设立设备故障登记表和设备检修登记表,以方便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及时解决潜在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各设备的性能、安全、稳定性都处于最佳状态。
3系统维护工作所遵循的步骤
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系统维护方法,通常系
统维护的方法有四种,即: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对于比较重要的、常用的并且最容易出故障的软件、硬件和设施可以采用每日检查的维护方式;对于运行情况比较稳定的软件、硬件或设施,可以采用定期维护的方式;预防性维护则适用于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目前运行正常,但可能将要发生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的主动维护,预防性维护也需要定期进行;事后维护则是在问题己经发生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被动维护,这样不仅工作被动,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某些其它后果。事后维护是最不提倡的方法,提倡系统维护部门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通过主动的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消灭各种故障隐患,使系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也不能随意执行,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3.1提出维护修改要求。首先用户的修改要求应该以书面形式的
“维护申请报告”向维护管理员提出,明确需要修改的内容和需要修改的原因。维护修改要求一般不能随时满足,要在维护管理员汇集分析后有计划地进行,一般要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两方面对修改要求进行审查,并对修改所产生的影响做充分的估计,对于不妥的维护要求要与用户协商进行修改或撤销。对于合理的维护要求要编制维护报告,并提交维护管理部门审批。
3.2制定系统维护计划。对通过审批的维护报告,要由维护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维护计划,要将维护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考虑清楚,首先是对系统可维护性的理解和度量,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三个可维护性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正确的理解系统的结构、界面功能和内部过程,才能进行恰当的修改,只有通过完善的测试才能保证修改的正确,防止引入新的问题。对系统维护很难进行量化,只有能够量化的维护活动的特征,来间接地定量估算系统的可维护性,比如一些国外应用部门通过把维护过程中各项活动所消耗的时间记录下来,用以间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还须考虑维护的背景,如系统的当前情况、维护的对象、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规模;维护工作的影响,如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对当前工作进度的影响、对本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对资源的要求,如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维护所需费用、维护所需的工作人员等。只有将维护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考虑清楚,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维护计划。
3.3系统维护工作的实施。维护管理员将系统维护计划下达给系统
管理员,在维护工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系统维护计划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细节,再按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维护、修改工作。在系统维护时要对数据以及应用程序进行妥善的备份和管理,在进行远程维护时,要事先通知用户。修改完成后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验证维护工作的质量。测试通过后再由用户进行审核确认,不能满足要求的要返工再进行修改。只有最后经过确认,才能交付用户使用。
3.4整理系统维护工作的文档。在实施系统维护工作时,对系统中
存在的问题、系统维护修改的内容、修改后系统的测试、修改后系统的切换及使用情况等以完整、系统、规范化的文档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资料备查。同时应注意在系统未暴露出问题时,就着重于熟悉掌握系统的有关文档,了解系统的功能及实现过程,一旦用户提出维护需求,就能够高效优质地实施维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4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