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系统分析了现代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了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植物造景应用中常用的几种艺术手法手法;最后,根据笔者在园林绿化领域中的领悟,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从而希望能够对我国园林绿化设计提供一条思路。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0 引言
  植物造景的任务,就是要在了解每一种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和对植物的感觉,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创造出各种景观空间来使人得到这种愉悦的体验和健康的感受。但是,我国的植物造景,远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照搬照抄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地域文化的特征,盲目追求西方现代景观的植物造景风格和手法,使得植物景观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本文以笔者的专业知识,探讨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此为更多的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促进广大城市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的发展作有益的探索。
  1 现代植物造景的特色
  相对于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注重文人士子之精神归隐与意境感悟,现代植物造景更为关注现实生态坏境的改善和面向大众的服务功能。在审美层面,现代植物造景也受到其它艺术形式和相关行业的深远影响。因此,现代植物造景区别于传统植物造景有三个显著特征:
  (1)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现代植物造景要求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植物的释放氧毛吸收二氧化碳、降温增湿、防噪等生态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物流和能流过程,使城市环境沿着生态和谐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现代植物造景要求运用生态学思想作指导,注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创造多层次高稳定性的群落结构。同时,现代植物造景要求注重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多层次、物种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效果更为丰富,而且由于植物相互之问的生态位,使得群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具有更为良好的生态效益。
  (2)深受现代艺术的影响。代植物造景在现代艺术、现代雕塑和现代建筑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多元化并开放的系统,允许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设计方式,在这样一个文化发散式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新时代的思想和理念都得到了吸收和借鉴,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植物造景手法。
  (3)推崇人本主义。相对于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往往只注重美感和士人精神思想的写照,缺乏为使用者的考虑,现代植物造景更为注重人本主义和面向大众的服务功能,深入考虑使用者行为和心理的需要,努力使景观环境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一般需求。这种观念上的进步实际上是建立在社会文化形态和政治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园林从士大夫阶层走入了百姓民众,形式也从私家庭园发展成为现今的各种公园和城市绿地,服务对象由少成多。具体而言,园林植物造景人本主义关怀表现在:形成宜人的植物空间,供人欣赏或休憩,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的需要等等。
  2 植物造景遵循的基本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既是造园的素材,也是观景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常常以周围植物命名,以体现景的特点与意境,如苏州园林中就有看松读画轩、嘉实亭、松风亭等。此外,植物的季节变化也构成园林四季的不同景色,丰富了园景。而随着公园的出现,现代园林对于植物造景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和提高,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促进了植物造景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原则得以深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我国古典园林中关于植物的传统栽植模式的记载,如栽梅绕屋、槐荫当庭、移竹当窗,反映当时在实践中对植物生态习性与应用己有所总结。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利用植物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绿视率成为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符合适地适树的要求,保证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2.2 空间原则
  近代空间理论的发展对于开拓植物造景研究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仍处于自我欣赏的阶段,一般只能用“步移景异”来表述时空的概念。现代对于植物空间的研究有从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形态入手,分析空间类型;有从植物划分空间、联系空间、屏蔽视线入手,分析空间构成手法;也有将植物依据不同高度进行分类,对不同的空间分别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不同空间的组合形式。由于空间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已得到重视并发展,空间本身又具有可度量性,在植物造景方面的量化研究仍不多,故具有较大的深入空间。
  2.3 艺术原则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从其表现形式发挥园林立意的传统风格及特色来看,又是一门艺术学科,涉及到建筑艺术、诗词小说、绘画音乐、雕塑工艺等。而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对于园林植物景观欣赏与创造的影响尤为明显。中国传统造园极为重视植物的文化内涵,将植物性格拟人化,进行比德赏颂,体现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如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在运用艺术原则造景时,应要让植物景观成为人们表达伦理观念、体现文化素养和寄托情感思想的重要手段。
  3 园林景观实例
  3.1 实例概况
  江苏省某县运河路滨河绿带的设计理念就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不同的植物群落为纽带,把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联结起来,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花期、叶色来体现12景点,代表一年中12个月份的植物景观。滨河绿带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东侧,规划范围北至新建该县二桥,南至该县船闸,其东侧为运河路。绿地全长4458m,规划面积为36.13hm2。
  3.2 充分表现空间原则
  以滨河绿带为风光带的布局重心,呈开放式自然布局。突出该县的地方风格,以静观和游赏植物景致为主题,根据滨河绿带所处城区环境位置和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规划为两个景区、12个景点,沿河呈带状展开,各具特色,通过植物、园路、园林建筑及小品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3.3充分表现艺术原则
  两个景区为城市森林景区和城市花园景区:12个景点分别是城市森林景区中的松风听涛、竹径寻幽、碧梧栖凤、古河新柳、杏帘在望、海棠春暖、桂馨月明、梅林初雪、秋叶晨霜;城市花园景区中的蓼汀花溆、风荷四面和藕香清远。其中风荷四面、藕香清远为整个滨河风光带的中心景点。硬质景观如同林小品点缀其问,不失轻松怡人的休闲气氛,为游人创造具有高质量环境的活动场所,建成春花、夏绿、秋叶、冬枝,富有诗情画意和具有该县特色的滨河风光带。
  4 结语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笔者在园林绿化领域中的理解分析,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更趋向于突出地方特色,体现特定城市的文化特征;注重配置的科学性同时应遵循美学原理,强调人性化设计。在生态的基础上,要首先考虑是否适用,其次考虑是否经济,然后考虑是否美观。既不能片面强调,也不能相互孤立,这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总方针。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创造出生态型的城市生活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5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