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智能建筑概念的分析,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的关系的探讨,阐述智能建筑工程不是单指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应涉及相关专业和领域。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是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我国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说的具体一点,就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及建筑群组成的多功能子系统,从而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及建筑群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的设计)等的综合管理。
二.智能建筑主要特点: 1环境方面 : (1)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 (2)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被干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2功能方面 : (1)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3)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4)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5)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三、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的关系
l 概念上。从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智能建筑工程系统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建筑的高舒适性和建筑艺术的处理,而这些正是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范畴。建筑结构影响着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建筑形式和功能影响智能建筑使用智能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空间组合给智能建筑带来便利和灵活性,建筑的高舒适性给智能建筑的综合性管理带来生机,建筑艺术处理又给智能建筑增添无比的光彩。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将给智能建筑未来发展和运用留下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未来智能建筑在新技术上的运用,为智能建筑设计向高一档次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一个建筑智能系统工程设计的好坏,建筑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综合协作。智能建筑工程应不单纯是指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应涉及相关的专业和领域,其相互间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宜的。另一方面,与传统工程相比系统集成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而系统集成的趋势则体现在一元化的管理。尽管目前所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仅仅是狭义的电气范畴,其所涵盖的专业领域仍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建设、信息(电子、邮电)、公安(消防、安防)、广电(广播、电视)、电力、机械等行业。建筑设计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创造方便的空间,智能建筑为建筑设计打破传统思想,掌握新理论,适应新科技.引出了一条思路,要求建筑设计各工种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现代科技所淘汰。建筑设计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
3.建筑设计是龙头。设计一个优秀的智能建筑。首先,它的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和建筑艺术处理的设计也是优秀的,建筑设计起着龙头作用,相关工种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建筑、结构两大龙头专业去带动、协调。一般民用建筑设计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工作主要靠设置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经济五大专业来完成,各专业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因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各方面均缺乏设计经验,系统集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集成商)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 影响智能建筑设计效果。所以建筑设计要带好头, 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健康发展。
4.规范化。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之间需要一个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应是一个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的体现,应是对现有标准和规范的优化、提炼和补充,具有超前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指导性文件。受国情所限,实际运作中执行政策法规不规范带来的不良影响最为严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处处人情一本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不利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呼唤综合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各相关产业部门根据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任一产业部门统管或独管的想法都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不现实的, 更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和摩擦。现代产业制度更应提倡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
四、建筑设计、智能建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设计方面, 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还有设计单位专业设置不配套, 计划管理以及分配不合理。设计人员无章【程)可循, 不同的设计人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解与界定也有可能不同,从而使设计错位的原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们的建筑智能化意识相对淡薄,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两大龙头专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目前充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主角的电气专业, 仍沿用着传统的“强电” 和“弱电” 划分, 人们已习惯把将来最为活跃的新技术, 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等一股脑地划归“弱电” 范畴,而这些正是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这就决定了人员、知识须不断更新, 才能追上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现状使设计人员难以应付,过分依赖于承包商及设备供应商, 往往生搬硬套.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因工作量增大带来的计划安排出图时间和分配比例不合理,也制约着设计的成败,从现有专业配制及计划管理来看, 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较好地完成设计工作,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 不从设计体制上改变现有模式, 必将约束智能建筑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
1.尽快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具有可操
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
2.设计单位配套全智能建筑设计班
子,加强建筑智能化意识, 系统掌握智能建筑的知识。
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尽快制定“一体化”统一的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提高系统承包商(集成商) 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用标准和法规来约束他们的敬业行为。
4.维护管理运行方面,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经验, 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主要表现在维护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及技术支持欠佳, 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开通, 影响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 应尽早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
五.结束语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各类理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已成为示来时代建筑的标志,中国的智能建筑将面向新的世纪,面对信息时代,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9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