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池构筑物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多水池构筑物工程由于混凝土的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因素,会产生大量的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因为裂缝的存在和发展,破坏了构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影响了水池构筑物的结构受力状况与稳定,给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运行带来不确定性,而且易导致结构内部钢筋锈蚀,降低水池构筑物的耐久性,甚至会引起渗透变形,危及水池构筑物的结构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分析裂缝的成因,探讨防治措施,对水池构筑物工程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池构筑物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沉降裂缝、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这三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可归为:设计原因、混凝土配合比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等。本文重点介绍在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面的裂缝防治措施。
1、配合比优化方面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规范要求以下。
3)尽量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45-0.55。
4)改善骨科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热化,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
6)控制碱-骨料反应。为了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速度应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水泥,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采用较低的水灰比。
2、施工方面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施工缝隙,从而降低漏水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水池最好采用一次性浇注,使水池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以保证不漏水。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跳仓法施工,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底板浇筑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但应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
池壁浇筑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灌工艺,分层厚度不超过500mm。对于部分落差大的外墙采取溜槽、串桶及于墙中开设浇灌孔等措施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2)浇捣工作
振捣必须密实,不能过振或漏振,采用专人专区负责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泡为原则。对于大直径套管底部混凝土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敲击模板听音的方法检查。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对于钢筋密实部位或难以振捣的部位(如: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施工缝等)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加强孔洞、预埋套管等振捣。浇筑时应先从一侧开始浇筑等另一侧露出砼后再两侧同时振捣,以免两侧同时浇捣导致孔洞或预埋管下部中间压气形成渗漏。对于较大预埋套管应从套管中间割一孔振捣,振捣密实后再封孔。
3)表面处理
对于底板应及时进行刮平、压光工作,并应在初凝前进行两次压光以消除表面微裂缝。
4)混凝土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浇水保持湿润养护。
池壁混凝土凝固一般3天后松动对拉螺杆,使模板与混凝土面略微有一点缝隙,同时于顶部浇水注入模板内浇水养护。带模养护时间约在5~7天,拆模后要注意保温,养护期要随时观察混凝土表面,发现问题进行处理。池壁拆模后采用在塑管或钢管上打细而密的孔眼,利用水的压力对池壁全长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对于大体积砼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现缓慢冷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两面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潮袭击。
及时做好施工防水层和土方回填,以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对混凝土抗裂大有好处。
5)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或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6)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7)穿墙螺栓处理
加大穿墙螺栓的止水片宽度。通常穿墙螺栓止水片宽度为50*50mm,但在高度5米以上水池池壁中使用,渗水机率较大,宜采用75*75mm止水片,实践效果非常良好。
根据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和强度发展,池壁侧模拆除规定在混凝土浇捣3天以后,以防止止水螺栓处混凝土的松动。
采用微膨胀水泥浆分两次修补穿墙螺栓洞,先将洞口清理干净,再分两次将洞补掉;第一次为洞深的2/3,间隔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修补,以防止砂浆出现收缩裂缝。二次修补完成宜涂刷高效防水涂料保护层。
本文介绍的水池构筑物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通过笔者公司在多个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实施均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极高评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3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