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选择性技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琦

  【摘要】本文阐述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于保护以及保护选择性的要求,分析了低压保护电器的型号选择以及整定,分析了现在配电低压线路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较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对简单且经济的有选择性的断路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配电低压线路;选择性;断路器
  一、保护电器的规格型号选择以及参数整定
  为了确保选择性保护电器上级和下级之间正常运行、应该选择以下的型号规格:(1)熔断器的选择:熔断器选择达到国标GB13539.1的型号规格,因其反时限动作特点可以更好地确保上级和下级间存在选择性动作;(2)上级采用的选择性断路器应该自带短延时电磁脱扣器装置,只需适当整定短延时脱扣器的延长时间以及额定电流,便能够确保它的选择性。
  二、目前配电设计存在的缺陷
  (1)目前绝大部分设计不科学之处是选择了高等级非选择型断路器,一旦末端出现比较高的事故电流时,容易造成一级或者多级断路器非选择性断电,这是亟待攻克的难题。(2)滥用选择型断路器,就连那些电流非常低(比如只有几十或者上百安)的线路,也采用了昂贵的选择型断路器。(3)采用了参数整定错误的选择型断路器,比如上级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额定电流过低,比下级断路器之瞬时过电流脱扣器额定的电流还低,或者上级瞬时过电流脱扣器额定电流过低,都容易损坏选择性动作。
  三、解决办法
  1.电流偏高的馈线首端应该采用选择性断路器,其整定的具体要求有两条:(1)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电流Iset2应该大于或等于下级最高的断路器的瞬时或者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电流的1.2倍到1.3倍,其延时时间最好大于或等于0.3秒到0.4秒。(2)瞬时过电流脱扣器的电流最好高一点。
  2.中间级保护电器最好选择运行安全、安全切断故障电流能力强、选择性较好以及维修便利的熔断器,上级与下级的熔体电流的比值应该大于或等于其过电流选择比值,应该为1.6。
  3.末端回路的保护电器并无选择性的具体规定,能够选用非选择型断路器或者熔断器,但必须符合出现接地故障后能够在规定时间之内断开电路的条件。
  4.研发新型断路器新,具备选择性特性,以期能够实现以下要求:(1)对常规断路器的瞬时过电流脱扣器实施改进,将瞬时脱扣更改为具备毫秒级的延时特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宜具备两级选择性延时,上级与下级脱扣器的额定电流的比值宜小于或等于1.6,绝不能达到2。(2)断路器壳架的额定电流允许在63安到400安之间,分断能力在15安到30000安上下,能够符合普通配电线路的绝大部分要求。(3)尽量实现质量好价格低,有利于工业生产以及普遍应用,要是能够实现其售价仅为同样容量非选择型断路器的售价的1.5倍到2倍上下,电气设计工程师以及和使用者是能够接受的。
  5.保护配电低压线路的配合方式。(1)上级和下级都是熔断器的选择性配合。熔断器间的选择性在GB13539.1-2002(国家标准)中有具体要求,换句话说,产品自身得到保障。标准中要求额定电流大于或等于16安的串联熔断体的过电流选择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6就能够符合选择性要求。(2)上级使用熔断器,下级使用非选择型断路器的选择性配合。因为熔断器的反时限特点以及断路器的长延时脱扣器的反时限特点能够很好的配合,在整定电流值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具备优良的选择性动作,要求是熔断体的额定电流Ir比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过载比配合比值应该应高于3。一旦事故电流高于断路器的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Izd3(一般整定是hdl的6倍到10倍),就会出现下级瞬时脱扣,但上级熔断器并不熔断。(3)上级是非选择性断路器,下级是熔断器的选择性配合。如果事故电流高于非选择型断路器的Izd3,就会出现上级断路器瞬时脱扣,所以,仅在事故电流低于Izd3的时候,下级熔断器才会先行熔断,具备部分选择性,总体而言并无选择性,该方式不足取。(4)上级是选择性断路器,下级是熔断器的选择性配合。因为上级断路器具备短延时作用,通常能够完成选择性动作,但前提是整定无误,不但短延时脱扣整定电流Izd2以及延时时间应该适宜,而且应该准确整定hd3。确立该技术参数的具体要求是:一是熔断器Ir不能过高;二是断路器Izd2值不能过低,在符合《规范》规定Ida大于1.3Izd2的基础上应该整定高些;三是短延时时间宜整定久一点,比如0.4秒到0.8秒;四是Izd3在符合动作灵敏度要求下尽可能整定高一点,免得损坏选择性;五是一旦短延时脱扣器的延时小于或等于0.5秒,断路器Izd2最好大于或等于下级熔断器Ir的12倍。
  
  参考文献
  [1]张维杰.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的选择[J].科技信息.2010(30)
  [2]任元会.低压配电线路保护的几个问题[J].建筑电气.2006(2)
  [3]倪必辉.低压接地保护及配电线路保护设计探讨[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