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文雅
【摘要】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全球经济正快速的向一体化转变,竞争环境十分恶劣。一个企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很好的凝聚企业内部员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将他们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 企业文化;积极性;调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具体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以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是为了企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形成,同时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面对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技术含量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也就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每个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就能够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措施。
一、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理的行为。企业在创造和追求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人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例如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这一点在企业文化中十分重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汶川地震捐款、三鹿奶粉事件、上海“楼脆脆”这些网上热议的问题无不都体现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感在社会这个层面的表象。从这些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企业,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整个企业在社会上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本身的影响。台塑集团,一个名号在社会上并不怎么响亮的企业,在汶川地震捐款上撼动了广大群众和人民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台塑集团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感的存在。正确和先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中的每一名成员都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给予他们的使命和荣耀,其结果必然是使得台塑集团的每一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的努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企业内部则是企业对员工在事业上的激励和认可。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内部的每一名员工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能够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样的一个感受可以激发员工身上所载有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建设企业和自身发展的事业中去,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企业文化中的激励措施
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企业文化中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来对优秀和积极性高的员工给及一定的薪酬和福利奖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通过本身所具有的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和潜在能力,例如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员工感受到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组织环境是企业文化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传统激励理论认为,在诸多激励因素中,组织环境的好坏与激励的强弱密切相关。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整个企业内部营造十分和谐的工作环境,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随之改善。员工身处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之下,自然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追求事业的成就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上,同时企业能够做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员工,让他们在内心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长此以往,员工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心态下进行工作,积极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激励。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也形成了强大的激励作用,调动着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精神激励的核心内容所在,任何制度都有其缺陷和不足,但是只要企业能本着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员工发挥积极性的氛围,从关心和爱护员工出发,重视感情投入和效应,通过真情实意来感召人心,企业内部员工自然会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为企业的生存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下,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员工们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关心,大大促进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下要保持长久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需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合理先进的企业文化,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云义.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途径.工会论坛.2009(11)
[2]刘宾红.浅论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商场现代化.2007(6)
[3]徐春风.谈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大庆社会科学.20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