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水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小娜 王利亭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世界人口急剧增多,城市的扩展使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中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被人们大量的推广及应用,使污水处理后用于生活杂用,这样不但减少污染排放,使污水变得无害化,又增加了水资源。所以中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缓解水资缺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水系统;水质;回收
  
  一、中水的水质与水源及中水系统的组成
  中水的水质在自来水与污水之间,主要是经过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非饮用水。中水系统则可以分为城市中水系统、家庭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和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城市中水系统的中水水量较大,而且水源主要为污水,可供用较大规模的工业用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指标均符合一般的浇灌以及冷却的要求,但水仍含有大量的氮、磷等一些营养元素还无法达到生产使用的标准,这是许多利用此水为水源的景观用水出现富营养化的原因,污水处理厂还应作进一步的处理。家庭中水系统则比较简单,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节水作用也十分明显,且涉及到家庭的自身利益,比较容易实施。小区中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中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水处理方法。以小区为单位,小区及邻近地区的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经过集中的处理,使水质达到可再次使用的标准,返回供小区再次使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灵活,可根据自身条件实施建设方案。独立建筑中水系统如酒店、宾馆、饭店、医院、学生宿舍等等,每一天均要排出大量的洗浴、洗涤用水,这些水的细菌较少,污染程度也相对比较低,可以直接在建筑内建设比较简单的中水处理装置,将这些生活中的污水转变为中水,再次供用于建筑物。
  二、常用中水处理方法
  (1)物化法。以混凝沉淀技术以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础的方式,与之前的传统二级处理相比,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SBR法。SBR法是一种序批式的活性污泥法,它将进水、反应、沉淀和放水这四道工序组合在一起,组成一种时间顺序上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点是,污泥产量以及设备的投资都相对比较少,水量平衡也相对容易调节,但是处理的周期过长的话会导致出水的水质差。(3)CASS法。此方法是介于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在SBR池反应的前端设置全氧生物反应区,从而实现了间歇排水,连续进水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点是比SBR法的布局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运行可靠,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但是出水的水质却只能达到冲厕的要求。(4)曝气生物滤池法。此方法具有脱氮及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功能,是一种全新型的高负荷淹没式三相反应器,他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这两者的优点。其特点是节省二次沉淀池,基本费用以及运行费用较低,水里停留时间短,出水的水质则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噪音很大。
  三、中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水处理工艺设计不合理。设计人员对中水工程的设计经验缺乏,大多是按照污水常规的处理技术和设计方法来设计中水工程,并没有考虑到中水处理工艺的特点,选择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也不是很合理,使工程运转不正常。(2)工程的施工质量较差。中水处理工程对施工要求非常高,倘若施工不当,将会影响之后的运行,导致处理效率降低,严重的会使构筑物报废。(3)水处理的技术和工艺不是完全的熟练。由于中水工程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处理技术娴熟、投资小、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管理方便和简单,运行稳定,出水效果好,更为重要。在实际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此条件的处理工艺就更为艰难。(4)温度的变化影响运行效果。当下的中水处理大部分都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北方的地区冬季气温低,出水水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维护与维修不及时。某些设备由于没有清理淤泥或是设备损坏都会影响到整个处理过程。
  城市中水得不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地下水网建设格局不允许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地铺设专用中水管道。城市污水厂处理的中水也只能够供给较近的大型企业与市政部门等使用,难以向较远的地方输送。中水若想要成为城市经济、可靠的第二水源就必须铺设出大规模的专用中水管道,这就要求城市设计部门必须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中水现在的主要用途是洗车、浇灌、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进行直接接触的杂用水。中水的水质指标低于饮用水质的标准,但是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标准。现在的水处理技术已经可以达到任何所需的应用要求,中水的用途决定了应该选择经济合理的系统,不应该盲目的去运用给水和污水处理的技术。
  总之,由于中水的处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之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着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尽快的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武银华.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4
  [2]李全寿.略论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
  [3]任保伸.中水处理技术[J].河北化工.200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072.htm